近日,由江宁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涉食药领域公益诉讼在江宁区法院开庭审理并依法宣判。这是江宁法院公开审理的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被告人时某系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集镇某药房实际控制人,被告人江某系该药房药品销售员。
2017年5月,被告人江某在被告人时某的指使下,通过网络向被告人丁某购买名为“冬虫夏草”的性保健品600粒,又向他人购买名为“红蚁髓”的性保健品200粒,并将上述保健品在某药房销售。2017年6月2日,江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江宁区公安分局共同对该药房进行执法检查,查获并扣押尚未售出的“冬虫夏草”530粒、“红蚁髓”179粒。
江宁区检察院于2018年6月14日向江宁法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人丁某、时某、江某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以三名被告人明知所售“冬虫夏草”和“红蚁髓”中含有西地那非成分,也明知添加了西地那非的保健品不允许销售,仍违法销售给不特定消费者,损害了不特定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为由,向江宁法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江宁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丁某、时某、江某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其行为均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且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最终,三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刑罚及罚金,且缓刑考验期限内禁止从事保健食品销售及相关活动,并必须公开告知消费者对已经售出的含有西地那非成分的“冬虫夏草”和“红蚁髓”给予退货。
记者了解到,西地那非的商品名为“万艾可”,俗称“伟哥”,在食品或保健食品等中添加西地那非属违法行为。据新华网报道,我国从未批准注册过具有“改善男性性功能”的保健食品。凡已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宣传“改善男性性功能”均属虚假宣传。
“百草圣根”、“百年肾丹”……挂着保健食品的名,实际却非法添加“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等化学成分。10月21日,岳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4·10重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系列案”。涉案非法产品货值高达1.16亿元。
线索:市民举报露骨宣传单
去年底,有岳阳市民向当地食药监局举报,在街头接到印有“让男人强健雄起”等露骨描述的宣传单。宣传单推销一种叫“百草圣根”的保健食品,称其有显著壮阳疗效,这引起了食药监部门怀疑。
调查人员悄悄到了指定销售点购买实物,向湖南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送检。经核查并检验,该产品含有“他达拉非”,这种处方药物成分,国家明令禁止添加在保健食品中。
调查人员随后获知,这些宣传单是一个叫程某的男子印刷发放的。今年4月10日,岳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岳阳市公安局正式立案。
侦办:神秘手机号成关键线索
在程某的通讯记录中,有一个归属地在省外的可疑号码。办案人员发现,在网络搜索“百草圣根”时,名为“www.1168.tv医药视频招商网”的网站发布了相同的号码。程某先后62次往农行某账号汇款,每次汇款前后都会跟这个185号码联系。
5月12日,办案人员分别赶赴北京及河南安阳,查实网站广告的发布者、手机号码和农行账号的所有者都是45岁的女子刘某。除“百草圣根”之外,她还涉嫌销售“活力肾源”、“百年肾丹”、“根乐宝”等类似产品。
根据刘某的通话记录,又有一位犯罪嫌疑人“张哥”浮出水面。每次接到刘某电话后,“张哥”就通过物流把白板胶囊发往河南安阳指定地点。刘某再自行组织包装,通过网络销售到下线。其中岳阳的下线就是程某,在当地设有两处经销点。
收网:主要涉案人员面临起诉
7月15日,“4·10案”开始收网。岳阳食药监、公安部门分别在河南安阳、陕西咸阳、岳阳和汨罗,一举端掉了制假、售假窝点。10月21日,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刘某位于河南安阳的家就是制假售假窝点。
经审查核实,以刘某为首的制假售假人员从2012年至2014年7月,累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共计82万余盒,销售涉及湖北、云南、甘肃等多个省市和湖南省内岳阳、娄底、怀化等地共百余家下线,涉案金额高达1.16亿元。查处的“百草圣根”等以及无标识散装黑色蜜丸共7个品种,经湖南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再次检验,均检出“他达拉非”或“西地那非”违禁成分。
该案最新进展是,涉案下线经销商正接受进一步深挖,3名主要涉案人员即将面临起诉。
一些办案者指出,遏制添加西地那非的假药、有毒有害食品蔓延,必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严厉打击是第一步。湘乡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彭世辉说,在利益诱惑下,制贩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依然呈高发态势,并且呈现隐蔽强、手段更新快特点,对百姓健康和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他建议各地公安和食药监部门加强联动,主动出击,冒头就打,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其中,须严厉打击西地那非“地下交易”。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利益驱动,倒卖西地那非的“地下交易”活跃,不少电子商务网站明目张胆地发布出售西地那非的信息。必须实施源头控制,严厉打击非法交易,避免西地那非被违法滥用。
加强监管是关键。陈明君告诉记者,办案民警在调查中发现,崔某峰、张某团伙竟然利用一些地方的展销会拓展经销网络,将假药、有毒有害食品堂而皇之地带进展厅里、摆在柜台上。相关部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竟然没有发现“猫腻”,表明对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的监管网络目前尚存在漏洞。
记者了解到,网站、QQ、微信等已经成为不法分子兜售假药和保健品的主要渠道。一些网站发布大量夸大功效、言语露骨的产品广告,导致一些消费者误以为真、掉入陷阱。业内人士指出,与传统店铺相比,网络销售方式隐蔽性、欺骗性极强,打击难度极大,建议严格监管医药食品类网络信息。
此外,性教育、性科普必须加强。一些医疗工作者指出,应引导性功能障碍人群正确认识身体疾病,遇到问题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自觉抵制假药和有毒有害食品。
一、购买抗衰老保健品确保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二、先看有无卫生部的“小蓝帽”这是国家为让消费者辨认区分真假保健品的特制标志;
三、其次看包装是否规范,有无清晰的或无法识别的部分。
责任编辑:吴梦莉
四川某学院学生李燕称其母亲花了3万元订购... [详细]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月29日开设了“春节返乡路”公众留...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