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应急自救 > 慢性砷中毒

慢性砷中毒有哪些症状

除神经衰弱症状外,多见皮肤黏膜病变和多发性神经炎。皮肤损害好发在胸背部皮肤皱褶或湿润处。皮肤干燥、粗糙,可见丘疹、疱疹、脓疱,少数人有剥脱性皮炎。日后,皮肤呈黑色或棕黑色的散在色素斑。毛发有脱落,手和脚掌有过度角化或脱皮。指甲失去光泽,变厚而脆。指(趾)甲出现1—2mm宽的白色横纹,称米氏线,为砷吸收的证据。米氏线是在一次较多量的砷化合物进入体内才出现。黏膜受刺激,引起鼻咽部干燥、鼻炎、鼻出血,甚至鼻中隔穿孔、结膜炎、齿龈炎、口腔炎和结肠炎等。个别患者发生慢性肝炎,极少数发展成肝硬化;骨髓造血再生不良;和四肢麻木、感觉减退等周围神经损害表现。砷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急性溶血为主。吸入3—7h后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和腰酸痛,呼出气带蒜味。继之血红蛋白尿、贫血、黄疸、肝脾肿大。严重患者3~12h出现少尿或无尿,发生急性肾衰竭。

怎样诊断慢性砷中毒

检查

1、血液检查 红细胞、白细胞数均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中丙酮和巯基含量降低。

2、肝功能检查 转氨酶、黄疸指数均升高。

3、砷含量检查 尿、发中砷含量均超过当地正常值上限。

诊断

急性中毒因有明显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及排泄物中有过量砷存在,诊断并不困难。慢性中毒诊断则需根据长期砷接触史,结合临床症状,特别是皮肤黏膜改变,多发性神经炎、肝肾功能损害等,以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砷中毒的诊断,可根据摄食或接触史,临床出现“急性胃肠炎”、意识障碍、肝和肾功能损害等。急性砷中毒初起应与感染性急性胃肠炎鉴别。血砷、尿砷明显增高。慢性砷中毒多表现为皮肤黏膜病变、多发性神经炎、肝功能损害和蛋白尿等。慢性砷中毒应与其他病因所致的临床表现鉴别。指(趾)甲出现米氏线,说明有砷吸收。

慢性砷中毒的诊断标准

1、慢性轻度中毒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皮肤角化过度,尤在掌跖部位出现疣状过度角化。

b)躯干部及四肢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

c)轻度肝脏损伤。

d)轻度周围神经病。

2、慢性重度中毒

在慢性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肝硬化。

b)周围神经病伴肢体运动障碍或肢体瘫痪。

c)皮肤癌。

慢性砷中毒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改善,首先对出现的一些砷中毒现象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慢性砷中毒可用10%的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以辅助肾排泄,而且要注意预防急性肾衰竭。

1、意外经口中毒,应及早用温水、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随后灌入活性炭30g、氧化镁20~40g或蛋白水;也可立即口服新配制的氢氧化铁,使其与砷形成不溶性的砷酸铁,再给予硫酸钠导泻。

2、急性砷中毒有特效解毒药,二疏丙磺钠、二疏丁二钠等都有较好的驱砷效果;青霉胺也有一定的驱砷作用,应尽早应用(使用剂量、方法等需要遵医嘱)。并注意防治和纠正脱水、休克及电解质紊乱。重症患者应尽早予以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血中砷,并防治急性肾衰竭。

皮肤慢性砷中毒可进行驱砷治疗:二巯基丙磺酸钠、10%硫代硫酸钠肌注或静点;青霉胺口服;局部外用2.5%二巯基丙醇软膏或皮质类固醇霜,均可收到较好疗效。

针对砷角化和继发的皮肤癌,可选择SRT-100软射线治疗,7天1次,连续4-6次。

慢性砷中毒意外经口中毒,应及早用温水、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随后灌入活性炭30g、氧化镁20~40g或蛋白水。也可立即口服新配制的氢氧化铁,使其与砷形成不溶性的砷酸铁,再给予硫酸钠导泻。

1、意外经口中毒,应及早用温水、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随后灌入活性炭30g、氧化镁20~40g或蛋白水;也可立即口服新配制的氢氧化铁,使其与砷形成不溶性的砷酸铁,再给予硫酸钠导泻。

慢性砷中毒一般是不可以自愈的,是要经过治疗的。慢性砷中毒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改善,首先对出现的一些砷中毒现象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慢性砷中毒可用10%的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以辅助肾排泄,而且要注意预防急性肾衰竭。

1、意外经口中毒,应及早用温水、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随后灌入活性炭30g、氧化镁20~40g或蛋白水;也可立即口服新配制的氢氧化铁,使其与砷形成不溶性的砷酸铁,再给予硫酸钠导泻。

2、急性砷中毒有特效解毒药,二疏丙磺钠、二疏丁二钠等都有较好的驱砷效果;青霉胺也有一定的驱砷作用,应尽早应用(使用剂量、方法等需要遵医嘱)。并注意防治和纠正脱水、休克及电解质紊乱。重症患者应尽早予以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血中砷,并防治急性肾衰竭。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