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儿童安全 > 人工耳蜗

一、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人工耳蜗是声音信号处理器,能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听神经能识别的电信号。

二、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传送到大脑听觉中枢,从而感觉到声音。助听器是声音放大器。助听器有一个最不好的地方就是嘈杂环境下表现力非常不好,助听器会把所有的声音混在一起,混成一片,听力可能会非常吃力,只有非常专注的情况下才能听得清。由于助听器只是单纯地放大声音,所以对于远处的声音而言放大效果也非常差。很多危险的声音基本集中在高频音,助听器往往会移频,听障患者此时听到的声音都不是原本的样子,人工耳蜗是声音信号处理器,可以很好地反应声音的样子,但患者真实听到的声音和正常人听到的声音会有一定差别。

人工耳蜗的基本结构包括体外部分和植入部分,而体外部分包括麦克风、言语处理器、发射线圈及连接导线。而植入部分包括接收线圈、刺激器和电极。

1、麦克风:麦克风位于象耳背式助听器一样的外壳内或置于头片上,传统的麦克风多为全向性麦克风,现在方向性麦克风或多个麦克风系统也开始用于人工耳蜗。

2、言语处理器:言语处理器如同一个微型电脑,体配式的由导线连接悬挂于身上,耳背式的与麦克风一起挂于耳后。其作用主要是将传来的言语信息按一定的编码策略进行分析,并转换成电刺激形式刺激听神经。

3、发射线圈和体内的接收线圈:二者分别带一个相对应的磁铁,使发射线圈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接收线圈含磁铁与发射线圈相对应,为避免感染,现多为跨皮肤传递法传递信号。植入体内的接收刺激器内含电子元件,外包钛合金或陶瓷制成的密封外壳,一端连着感应外部信号

哪些儿童适合植入人工耳蜗?

依据2013年国内专家团队制订并广泛推行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对于语前聋听障患者,植入人工耳蜗需满足以下条件:

(1)植入年龄通常为12个月~6岁。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但要预防麻醉意外、失血过多、颞骨内外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目前不建议为6个月以下的患儿植入人工耳蜗,但脑膜炎导致的耳聋因面临耳蜗骨化的风险,建议在手术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尽早手术。6岁以上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言语基础,自幼有助听器配戴史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史。

(2)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重度聋患儿配戴助听器3~6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者可植入人工耳蜗;极重度聋患儿可考虑直接植入人工耳蜗。

1.体内装置:包括接收电路和电极。接收电路的核心部分是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在一个比5分硬币略大的陶瓷或钛合金密封外壳中,以防止体液对电路的侵袭。电极由长约26毫米,直径0.6毫米的铂铱丝及硅橡胶制成,一端与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手术植入耳蜗内。所用材料与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从理论上讲可终生使用。

2.体外部分叫做言语处理器,有体配式和耳背式两种。体配式如香烟盒大小,可挂在腰带上;耳背式与耳背式助听器相似,用电池提供能源。内装话筒、言语信号编码电路板及发射装置。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是对位于耳蜗内、功能尚完好的听神经施加脉冲电刺激。大多数人工耳蜗设备由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组成。体外部分由麦克风、语音处理器以及用于向植入部分发送指令的信号发射器组成。植入部分由信号接收及解码模块、刺激电极阵列组成。从而刺激听神经纤维兴奋并将声音信息传入大脑,产生听觉。

1. 儿童人工耳蜗调试间隔

人工耳蜗开机通常在植入术后1~4周进行,后续调试常在开机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9和12个月、24个月……进行,以保障耳蜗宝宝们得到最佳的听觉补偿和聆听动态范围。

2. 宝宝定期调试的重要性?

由于植入者的电极阻抗、听觉通路、对声音的传输和感受均会随时间及经验的积累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结合上述因素以及儿童的听觉和言语情况进行定期调试。

3. 什么情况下必须马上联系听力师,带宝宝复查?

如遇到头部外伤、非听性反应(如听到声音面部抽搐)、大声不适、对声音反应差等情况应及时复查。

4. 什么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宝宝调试间隔时间?

已经具有稳定的调试状态,听觉言语发育良好,进步较快情况,可适当延长调试间隔。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