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红尾鸲选鸟---成鸟根据生熟情况10元--30元不等,北红尾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敏捷,频繁地在地上和灌丛间跳来跳去啄食虫子,偶尔也在空中飞翔捕食。有时还长时间地站在小树枝头或电线上观望,发现地面或空中有昆虫活动时,才立刻疾速飞去捕之,然后又返回原处。繁殖期间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距巢80-100m范围内活动,不喜欢高空飞翔。每次飞翔距离都不远,一般是在林间短距离地逐段飞翔前进。性胆怯,见人即藏匿于丛林内。
活动时常伴随着‘滴-滴-滴’的叫声,声音单调、尖细而清脆。根据声音很容易找到它。停歇时常不断地上下摆动尾和点头。
中等体型(15厘米)而色彩艳丽的红尾鸲。具明显而宽大的白色翼斑。
雄鸟:眼先、头侧、喉、上背及两翼褐黑,仅翼斑白色;头顶及颈背灰色而具银色边缘;体羽余部栗褐,中央尾羽深黑褐。
北红尾鸲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尤以居民点和附近的丛林、花园、地边树丛较常见,有时也沿公路、河谷伸入到大的森林中,但亦多在路边林缘地带活动,很少进入茂密的原始大森林内。
主要以昆虫为食,据赵正阶 (1975) 在长白山通过对成鸟胃的大量解剖和通过对幼鸟扎颈取食的方法得知,北红尾鸲在长白山几乎全以昆虫为食,仅偶尔吃蓝腚果等灌木浆果.其中雏鸟和幼鸟主要以蛾类、蝗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成鸟则多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成虫和幼虫为食,种数达50多种,其中约80%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
生长繁殖
5~7月繁殖,在树洞、墙缝、石缝中筑巢,窝卵数以6枚居多,卵淡绿色、浅红色或白色并密布点斑.孵化期13天,1年繁殖2-3窝。
北红尾鸲在北方是一种饲养很普遍的鸟、因为资源丰富。一般饲养都是掏取窝雏。用靛颏饲料填喂大。但最好使用专业靛颏饲料否则雏鸟容易得软骨病。瘫痪不起。最终死亡。人工填喂大的火燕可以叫远。取物。夏季可以放于屋内捕捉蚊子。火燕是飞行高手。可以在空中做停留、旋转等高难度动作。如果是野生成体。要进行开食。把饲料添水搅拌均匀撒上虫段放于笼中。把笼子放于安静的地方。盖上罩子不要惊扰鸟。饲料一天一换。渐渐减少加水量。最后放入干食。过程尽量循序渐进。以免操之过急使鸟得上肠炎。野生驯养的火燕很难鸣叫。需要1-2年才可肆无忌惮的鸣叫。所以入手慎重。
北红尾鸲的饲养要点
一:第一周因其过于幼小,吞咽尚显无力,故采用浆料喂养。(具体方法是把含蛋黄为主的粉料用水和少量葡萄糖拌浆,再用小号注射器推入小鸟口中,白天每小时一次)。
北红尾鸲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所谓“三有动物”,是指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包括麻雀、青蛙、壁虎、蟾蜍、野鸡、野兔和各种蛇类等共计1600多种。这些动物虽然没有被列入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但进入了“三有动物”名录,同样受法律保护。
对于“三有动物”,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私自捕捉1只(条)就违法,捕捉20只(条)以上就构成犯罪,捕捉50只(条)以上就属于重大刑事案件。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