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提醒公众使用云服务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如账户名和密码分别存放,避免不同密码相互关联,对不合理的问卷和网络奖品、礼品保持警惕。 从技术角度看,个人与家庭网络常见的安全薄弱环节包括:密码设置过于简单;存储设备没有加密手段;为多个应用程序账号设置同样的密码;在不适宜的空间讨论私密问题或透露私密信息;轻易批准额外的程序安全授权;提供不必要的个人信息给软件供应商等。 养成哪些上网习惯可以避免泄露重要的个人隐私? 线下隐私都有哪些呢?,如名片、身份证、学生证、工牌、信用卡、银行卡等这类会暴露你真实信息的线下物品。 1、骗子在拿到你名片、身份证、学生证、...
网络越发达个人的隐私泄露会越频繁,这两者看起来并不成正比,但事实上确实是经常上网的人个人隐私泄露的几率会更大。现在有很多网络直播平台,为了博取更多人的关注,不惜以损害他人利益和泄露他人隐私作为噱头,表面上看是一种不道德的做法,但事实上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 如果网络直播危害了个人隐私,大家在掌握证据的前提下,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除了要求网络直播平台删除...[详情]
网络个人隐私的法律保护模式: 1、宪法的保护。我国《宪法》38条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40条规定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这是《宪法》从基本法的角度对隐私权所作的原则性保护,为网络隐私权在其他法律部门中获得保护提供了根本依据。 2、民法的保护。由于我国《民法通则》没有作出保护隐私权的明文规定,最高法院就在有关的司法解释中对名誉权的保护作了扩张性解释,将...[详情]
如今公共WiFi广受欢迎,看见很多朋友在商场或是户外抱着平板上网娱乐,当然除了平板用户之外,上网本、移动设备蹭网随处接入Wifi热点...[详情]
电脑暴露个人隐私是比较危险的,那么如何防止电脑暴露个人隐私呢?下面佰佰安全网为大家介绍一下。 ...[详情]
大数据下个人隐私荡然无存,如何规范数据使用或许是下一个课题。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之后“大数据”这个词钻进了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甚至去街边买个煎饼,摊煎饼的大妈也能头头是道地给你分析她的“大数据营销学”。杂而乱,是在大数据这个概念被广泛推开之后产生的现象,很多时候张口就是“大数据”的人自己都不清楚所谓“大数据”到底是什么。而去年的“百度监听事件”到今年被广泛讨论的“大数据杀熟行为”则成为了转折点,如何在大数据下保护自己的隐私,成为了新的话题,大数据下,人人自危。“大数据杀熟”被广泛讨论源于微博网友的一条动态,300元的酒店房间,因为他是熟客,需求比较大,因此推送给他380...
智能家居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其潜在的隐私问题也逐渐成为隐患。智能电器会向企业服务器发送个人信息,而这些在企业存储和分享的用户资料则会以消费者无法控制的方式被使用。如今,物联网设备正在从我们生活中最为隐私的空间里收集数据。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智能电器收集的所有数据就会被整合,进而被商人谋利,被黑客窃取。所以,制定强有力且法律上可执行的条例来确保个人信息受到保护是十分...[详情]
罗一笑入院101天,又查出嗜血细胞综合症11月,《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文章经网友们转发后,许多人为这个不幸的小女孩慷慨解囊……但很快剧情被反转了,罗一笑父亲罗尔,被网友指出其有三套房两辆车,不少人质疑这是一次带血营销。如今,这场风波已过去半个月,17日是罗一笑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25天,也是罗一笑入院的101天,她的病情怎样了呢?12月17日,在深圳...[详情]
日前,有媒体记者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发现,在很多人看来非常隐私的个人信息。...[详情]
临近“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及商家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促销狂欢,不少秒杀商品也借机相继推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