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从某公司处购买了25瓶进口的日本清酒后,他发现这些清酒外包装上没有张贴中文标识。于是,李先生起诉到法院,要求该公司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款。 对此,被告公司辩称,虽然他们没有中文标示,但只是违反了规定,并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也不会造成危害,因此不同意李先生的诉讼请求。 海淀法院经审理认为,李先生当庭出示了被告公司出具的收据一份及机打小票一张,被告公司也认可向李先生出售了涉案的清酒,双方之间成立合法有效的买卖合同关系。根据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没有中文标签或者标签不符合规定的,不得进口。被告公司出售的日本清酒未张贴中文标识,应认定为不符合食...
基本案情:2015年5月29日,刘某某在重庆某百货商场消费588元购得六瓶进口商品“XXX无醇含气复合果汁饮料”,均无中文标识。刘某某以该六瓶饮料无中文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为由提起诉讼,要求给予10倍价款赔偿。 法院裁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详情]
因为网络的普及,很多朋友喜欢通过网络来海淘或代购一些进口食品,这类食品中往往含有国内不常见的成分,有些成分甚至缺乏相应的中文译名,都会带来一些食品安全隐患。根据相关国标规定,若某种成分属于国内未经批准使用的成分,进口商需向卫生部门申请该成分为“新资源食品”,经卫生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添加使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某些进口商并未办理相应手续,为了加贴中文标签,便将“不明物质”随意...[详情]
食品安全是我们近几年关注的焦点话题,那么您知道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相比较有哪些区别吗?...[详情]
因购买的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郑某将某家居用品公司告上法庭。近日,北京市二中院终审驳回家居用品公司上诉,维持一审法院作出该公司向郑某返还货款并支付十倍赔偿的判决。2014年6月12日,郑某在家居用品公司开设的店铺花费600元购买了数量不等的牛轧糖、炭烧奶茶等三种食品。其中,两种食品包装上使用繁体中文标注,且没有境内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一种食品包装上没有中文标签和说明。 郑某后诉至一审法院称,其购买后发现这批产品属于进口产品却没有中文标签,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请求判令家居用品公司返还600元货款,并支付6000元的十倍赔偿款。家居用品公司辩称,涉案产品的包装确...
2015年2月11日,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城阳新宜家生鲜市场检查时,发现一批韩国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而且有一批进口罐头没有来源证明。当日全市食药监管部门对我市流通领域春节食品销售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农村大集等,并对一些市民关心的食品进行了抽样检测。 11日上午,记者跟随一路检查人员到城阳区利群超市、新宜家生鲜市场等地进行检查。在新宜家生鲜市场,一...[详情]
近年来,进口食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及中文说明书是不合格的,存在安全隐患,大家发现这样的食品可以打12331电话举报。2015年1月16日,房县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在一食品商店例行检查时,在货架上发现一包标注“VAUCELIAN”、包装上都是英文,类似饼干的产品。执法人员责令店主提供该产品的进货单据及产品说明书,店主不能提供。经...[详情]
目前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据报道,市民谭先生在超市购买的进口红虾,包装上未标示中文标签,因此向超市索赔十倍赔偿。最终法院一审和二...[详情]
刘先生通过某电商平台一“海外购”店铺购买了3罐国外某品牌奶粉,却发现没有中文标签,而且物流动态显示,发货地在宁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