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一赠一有猫腻。世界着名食品企业纳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销经验认为,折扣标志可增加销量的23%。但其实也有陷阱:有些商家悄悄提高商品价格后再附送赠品。比如一瓶洗发水本来20元,现在买一瓶洗发水赠送一块价格2元钱的肥皂,但洗发水的价格已被悄悄提高到22元。 2、特价区“混水摸鱼”。超市里常常会搞促销,但有些促销却未必真便宜。比如在特价区会混有一些原价的东西;在大大的价格表下用不起眼的小字写了该商品的生产厂家,同时混放其他品牌,一些不细心的顾客容易误买。 3、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为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逛...
保健品诈骗 某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误区的弱点,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种功效。有些保健食品广告则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包治百病”、“比药品还有效”,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但事实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具有治疗功效。 有些商家就通过“赠药”、“免费试用...[详情]
如何保证校园食堂餐具安全,小编根据调查总结一下内容; 为促进小学食堂管理的规范化,更好地落实食堂卫生安全责任,依据我校实际,经校委会讨论,特制定本食堂餐具消毒管理制度,公用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食堂用餐场所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学校食...[详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大街上看见各种促销活动,但是近期促销活动出现了诈骗事件,那我们应该如何识别街头促销骗局呢?下面就由小编带大...[详情]
国庆长假临近,外出旅游高峰将至。昆明市消费者协会26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旅游购物时应学会识别商家促销“套路”,谨防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理性消费,主动维权。购物往往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消费。消协提醒,应识别商家虚假宣传“套路”,有的商家所售商品价格虚高,却打着“折扣”“降价”的幌子进行推销,消费者在购物时应尽量对比市场价格,不要被虚假折扣迷惑,以免上当吃亏。有的不良商家以“抽奖”“赠券”“限时打折”“返现金”等形式促销,但仔细了解其促销规则后,往往会发现“羊毛出在羊身上”,让消费者蒙受损失。因此,遇到促销活动时,消费者应多观察了解,谨防所谓“促销”活动暗藏猫腻。针对...
为了拿到购买地板的优惠,46岁的黄世东拿起了跳绳。然而,在跳到第302个时,黄世东突然倒下,后经抢救送医,次日死亡。跳绳活动是成都富森美家居城北店建材馆的大自然地板搞的促销活动。活动宣称: “你敢来跳绳,大自然家居就敢送”,依据消费者单次跳绳数量的多少来决定优惠力度。事发后,当事店家已与死者家属展开协商。据死者家属称,死者黄世东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是企业高管,平时爱爬山和骑车,...[详情]
每到“双十一”,不少电商商家惯用虚构原价、先涨后降的手段来欺骗消费者。日前,在北京市工商局组织的电商促销行政指导座谈会上,北京市发改委价监局明确表示,电商平台要及时发现并制止虚构原价、先涨后降、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行为。 在座谈会上,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对“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期间平台经营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作了行政指导。市发改委价监局提示平台经营者,在集中促销活动期间要及...[详情]
据报道,日前,有关部门召集15家网络经营企业,召开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对网络企业加强自治,规范网络促销活动提出要求...[详情]
最近,北京顺义一楼盘为了吸引眼球,将小广告制成交通罚单的模样贴在车主的车上。不仔细看,这张假罚单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