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南海海区以3月至5月份及8~11月最为多见,东海海区则主要发生在5月至7月份。 有关赤潮发生时间,主要是研究几个方面就可以了:较多的营养物质(富营养化),包括海洋污染、河流的污染、农田退水等;较高的水温条件,有利于藻类的繁殖(一般在夏季,纬度高的海域发生赤潮的季节短);较小的风浪,不利于海水交换。赤潮在各海区发生的时间略有差异,其特点是南海海区以3月至5月份及8~11月最为多见,东海海区则主要发生在5月至7月份。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
海域赤潮变色且多为红色;海水污染严重,海水富营养化,浮游生物大量增加,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海水温度升高;海域封闭,潮流缓慢。半封闭的港湾(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纬度较低(光热充足,利于微生物的繁衍)、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或污染物)。我国渤海湾、珠江口及南部沿海地区易发生赤潮。 2007年上半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累积面积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东海...[详情]
国家海洋局曾经报道,一到六月份半年时间我国管辖海域共发生赤潮24次,累计发生面积约982平方公里;黄海海域发现绿潮1次。与近5年同期平均赤潮发生次数相比,今年上半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减少18次。据了解,我国管辖海域引发赤潮的优势生物种类主要为甲藻类。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详情]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外媒答记者问。有记者问:据有关报道,今晨在钓鱼岛海域发现中方海警船和大量中国渔船,日本外务省就此向中方提出交涉。中方对此有何回应?答: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上述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同时,中方正在采取措施妥善管控有关海域的事态。我们强烈希望日方恪守双方有关原则共识精神,冷静看待目前事态,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紧张和复杂化的行动,共同为有关海域的稳定作出建设性努力。佰佰安全网新闻链接:据日本第11管区海上保安总部(那霸)称,3日发现4艘中国海警船在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新加坡海岸警卫队还在积极搜救失踪人员。资料图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接新加坡海岸警卫队通报,北京时间今天(13号)凌晨3点,一艘载有11名中国籍船员的挖沙船(多米尼克籍)在新加坡海域倾覆,其中7人被救起,4人失踪。被救起的7人被及时送往新加坡中央医院检查治疗,经检查,其中1人肋骨骨折,需留下继续治疗,其他6人无大碍。目前,新加坡海岸警卫队还在积极搜救失踪人员。获悉消息后,中国驻新加...[详情]
菲律宾警方21日称,菲南部塔威-塔威省朗乌延市附近一座岛屿上发现一具男性尸体,经查初步判断,此人即为4月11日苏禄海中国货船意外事故中的失踪人员吴祥勇。中国驻宿务总领馆工作人员说,已经从菲警方了解到情况,相关事实正在核实中。...[详情]
2016年10月21日凌晨,浙江发生一起沉船事故,该起事故当中造成1人死亡多人失联。事件详情请与佰佰安全网一同关注。...[详情]
一艘中国漂网渔船29日上午在韩国海域起火,3名船员死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