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市区解放南路上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通过旋转玻璃门进入富丽堂皇的大厅,无论是头顶上花纹繁复的吊顶、硕大晶莹的水晶灯还是地上颇具质感的地毯,无不透露出一种优雅、富丽的氛围。 也许是接近饭点了,酒店的前台有些拥挤热闹。 “你好,我想订年夜饭。”记者开门见山。 “年夜饭我们这边包厢只剩一个12人一桌的了,价格是428元/人;大厅也只剩几桌了,有3280元和3680元两种标准的,您需要哪一种?”酒店前台的服务员一口气把年夜饭的价格都报了一遍,那架势十分熟练。 “怎么还有最低消费?”记者吃惊地问。 “也不能算是最低消费,过年饭店的成本都会上涨,您放心吧,我们的菜...
从产品上看,它仍沿用了支付宝此前惯用的“网络渠道搭售线下产品”的方式,将线下金融产品包装之后进行线上的产品化。而且,它不仅仅只能通过支付宝这一渠道实现消费。根据PingWest确认的消息,用户在申请得到卡号之后,仍可以在线下的中信银行网点申请一张实体信用卡,以实现线下消费。因此,阿里的“虚拟信用卡”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银行。 从发卡来看,申请这张卡只需要支付宝用户在支付宝钱包...[详情]
黑导旅令旅客利益受损的事件屡屡发生,为上此国家专门进行过整治。然而,黑导游仍旧难以根除,影响旅客旅游户外安全的风险仍然存在。近日,一名游客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他在游览颐和园公园的时候,发现公园北门附近,有很多自称是导游的人沿路招揽游客,他们的收费标准不统一,没有收费凭证,手持的导游证也无法分辨真伪。他想通过本报呼吁一下,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希望有关部门能规范管理颐和园景区秩序,为游客提供全面、详细的导游服务。多人街边“持证”揽客 6月30日,记者来到颐和园公园北门了解情况。从地铁4号线北宫门站D出口向颐和园北门方向走,路边就会有人凑上来询问是否需要导游服务。 “需要导游...
人们在消费时经常遭遇一些“潜规则”,比如找搬家公司谈好价格却临时被告知要按楼层加价、买窗帘遭遇商家收打孔费等。所谓“消费潜规则”大多是商家的“不成文规定”,或所谓的“商业惯例”,消费者面对商家的这些“商业惯例”,即使很不情愿,但通常只能被动接受。这些“消费潜规则”实际上存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问题。你遇到过“消费潜规则”吗?近日,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详情]
“刷脸”办入学手续,像电影院选座一样选寝室,录取通知书变身VR眼镜……正值开学季,各大高校如此“花式”迎新的方式赚足眼球。这些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新生,追随“黑科技”,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9月3日迎来2626名本科新生。 “刷脸”报到、进寝室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刷脸”早已不是啥新鲜词。近年来,无人超市,餐厅吃饭,机场、火车站检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都...[详情]
8月15日,有媒体报道,在河南郑州街头有一些奇怪的店铺名:“Kao!”“哎约我烤”“厕所串串”“尚床吧”等。河南省工商局工作人员称,...[详情]
暑期来临,近日,在多处公共场所总有有三五成群的学生们围坐在一起,低头打着手机,嘴里还不时念叨着“开黑”、“打野”……原来,他们是在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