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害者自身的觉醒和保护自己勇气。坚决让自己的人格与其他人处于平等地位,对于不公平事件绝不忍让。除非自己内心非常愿意,否则不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 2.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任何环境和群体,同类或同龄人之间的行为一定要公平合理。 3.提高交往能力,受害者要通过与同伴沟通,让同学认识到骚扰、折磨与自己不同的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4.受害者要积极向老师联系。调查发现,欺凌现象发生最多的是在放学后的走廊和厕所,或教师监控不到的宿舍等地。 5.要大胆向老师反映,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在问题解决后,一方面可以原谅那些同学,另一方面可以...
大一新生要善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想要适应大学校园首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为了让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在他们入学之初,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通过参观校园、介绍校情校史、本专业的教师介绍学科建设情况等让新生对学校、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丰富多彩的迎新晚会使新生对学校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通过新老生座谈等形式让新生与老生建立联系,进一步了解并...[详情]
前不久,江西于都县高中生举报学校违规补课的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县教育局对于学校违规补课收费情况在全县做了通报批评。然而事件之后,这位敢于同不正之风抗争的学生会面临怎样的境遇?会不会引起其他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学校的违规补课现象能否真正就此打住?种种问题,不得不打个问号。 违规补课,特别是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收取学生费用的补课,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就三令五申、严令禁止。但在许多地方,违规补课仍然屡禁不绝,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小城镇,更为普遍。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不难理解。从目前的中高考录取趋势来看,学生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兴趣特长等因素日益重要,但对升学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
“微信群、QQ群、贴吧群……加的群越多,为何越烦?”翻看被群聊信息占据的聊天列表,不少网友抱怨自己正遭遇“群扰症”:“这种食物不能再吃了!”醒目标题让人真假难辨,不少聊天群甚至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有的群组由于缺乏平台监管,有意无意地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有的群聊看似信息满满实则杂糅,从花式营销信息到拉票寒暄,令人烦恼不已。 破解群组困扰,规矩必不可少。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详情]
当发生家暴时,人们一般会如何处理呢?是选择通过他人调解,还是忍气吞声呢?北京华泰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存亭说,有些家暴行为已经触犯法律。但有些家庭矛盾纠纷,一开始上报时,没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公安机关不好介入。但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就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经常有媒体报道有小孩被后妈虐待致死,这种虐待肯定不是一两天的事。如果相关法案能顺利出台,将会很大程度上保护弱者。多年前,电视剧《不要和陌...[详情]
“候诊3小时,看病3分钟”是很多家长带孩子看病的感受。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数仅为0.53,远低...[详情]
母亲,与邻居陈国喜因门前排水等琐事发生了争执。在这次争执中,赵军阳7岁的儿子和5岁的侄子被杀死;60岁的母亲李小妮身中数刀,造成多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