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 一般有以下几种: 1.营养调和油(或称亚油酸调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调制亚油酸含量为60%左右,油酸含量约30%,软脂含量约10%。 2.经济调和油,以菜籽油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价格比较低廉。 3.风味调和油,就是以菜籽油、棉籽油、米糠油与香味浓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轻味花生油”,或将前三种油与芝麻油以适当比例调合成“轻味芝麻油”。 4.煎炸调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
“真没想到吃石斑鱼会吃进医院!”昨天上午,50岁的患者潘晓飞终于松了一口气。4天前,潘晓飞一家人因吃了5条石斑鱼,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被送进奉化市人民医院抢救室。医生推断为进食鱼卵引起的“雪卡毒素中毒”事故。5月26日,潘女士在横山水库捕到5条石斑鱼,带回家做菜。见石斑鱼的鱼卵又大又新鲜,潘女士没有除去鱼卵,清蒸后和丈夫、外甥女一起食用,其中潘女士吃得最多。可饭后大约3小时,潘女士和外甥女就出现全身发软、腹泻、呕吐。潘女士的丈夫症状较轻,赶紧带着情况严重的妻子和外甥女来到市人民医院。医生立刻把他们送进了抢救室,经过补液等对症治疗,三人情况渐渐好转。而潘女士由于吃得最多...
广西一些油作坊生产的“纯正花生油”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让公众更加关注油品质量。记者5月13日从安徽省食药监局获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公布的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市场上食用油质量总体良好,但也有部分产品不合格,其中涉及我省7家企业。 此次全国检查共抽检食用植物油16271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362批次,不合格样品检出率为2.2%。不合格样品中,涉及黄曲霉毒素B1、溶剂残留量...[详情]
生活中很多喜欢美食的人,绝对不会错过任何一家餐馆的“招牌菜”。然而,正是一道招牌菜,让一位食客尝到了“苦头”。 不久前,永嘉县江北街道新开了一家“东北野生大鱼坊”,招牌菜便是野生大马哈鱼。陈先生去尝了个鲜,没想到随后两天屁股不断地“漏油”,弄得裤子、被子上都是。 陈先生上网搜索发现,国内曾有过不良商家用廉价油鱼冒充大马哈鱼、鳕鱼销售的案例。他怀疑自己吃的就是不少国家用来当作工...[详情]
2018年1月16日中午董某带着一家人外出吃饭,一辆汽车将一家四口撞翻在地3人死亡。...[详情]
家住金沙江路某小区的一家五口前往梅川路一家餐饮店食用小龙虾,由于食用量较多,至晚上9点多左右,家人出现不适症状,全身肌肉酸疼,腰背疼...[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