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出行目的有很多,有日常生活所需、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旅游、购买医疗用品、锻炼等出行目的。老年人出行以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为主,占总出行量的68%左右,其次就是购物。出行的目的逐渐可以看出老年人的生活相对简单,出行目的逐渐由生存性出行转向生活性出行。 现实中,对老年人出行造成安全影响的一些情况如下: 1、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够科学,有些路口红灯时间过短,不利于老年人行走。 2、住宅区公交站点覆盖率低,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不便。 3、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衰退,会导致大部分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法规,对交通法规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交通标志不熟悉或不认识,很容易...
老年人在距离不远的情况下一般选择步行,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73%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多次转乘公交车,有11%左右的老年人选择打车。还有16%的老年人会选择人选择自己开车出去购物或者游玩。 现实中,对老年人出行造成安全影响的一些情况如下: 1、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够科学,有些路口红灯时间过短,不利于老年人行走。 2、住宅区公交站点覆盖率低,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不便。 3、老年人生理...[详情]
经调查数据显示,19~60岁的人与61~65岁的老年人出行特征差异不大,老年人出行率略低于对比人群。出行次数明显没有对比人群次数多,而且老年人出行主要是步行,机动化水平低于对比人群。一般老年人一天的出行次数为1.6次。而对比人群就多出老年人很多。而且出行距离随年龄的增长而急速下降,出行次数也会相应的减少。 在人行横道前安放提醒驾驶员注意行人的交通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礼让过往...[详情]
随着我国不断地发展,老龄化也成为我国的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器官也在逐渐衰老,同时机体能力也在下降,体力逐渐减退,...[详情]
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型国家,老年人的用药品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用药 相对于年轻人用药更容易出现下列问题。那么,老年人吃药存...[详情]
为便利老年人出行,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出行推出“滴滴老人打车”业务。据介绍,全国所有注册滴滴出行的用户,均可为提前为父母设置好出行目的地,老人只需一键点击目的地就能呼叫出租车。当前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上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由于老年人一般拥有较多空闲时间,且缺乏子女陪伴,其独自出门经常面临不便,遇到紧急情况或雨雪天气更是无法出行。对此,滴滴...
交警部门在分析时发现,在老年人交通事故中,道路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当前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来看,道路的拓宽、路幅增加,使老年人通过路口的时间加长,有些路面仍存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状况,缺少中心隔离护栏等安全设施,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安全意识同样不可忽视。许多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没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和习惯,驾驶自行车、电动车时经常出现超速、闯红灯和随意掉头等危及交通...[详情]
雾霾天气与肺部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关系密切,又正值秋冬换季流感多发之时,呼吸道疾病成为老年人发病“首选”。雾霾发生时,细粒子浓度升高,大量极细微的干性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气中,大于10μm的颗粒物被鼻和呼吸道黏液排除,10μm以下可进入鼻腔,7μm以下可进入咽喉,小于2.5μm(即PM2.5)则可深达肺泡并沉积,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与肺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若长期处...[详情]
骑车出行确实给老年人带来了许多方便,但老年人在体力、视力、反应上都不如年轻人,道路上突发状况又比较多,因而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近期,...[详情]
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5家部门单位提供服务,共提供咨询、受理消费投诉1395件,提供免费修理服务26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9977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