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
生态破坏小知识: 异常气候是造成一些地方严重洪涝、干旱、霜冻等灾害的气候现象的总称。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地异常气候事件增多,统计表明,几十年、几百年一遇的现象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世界气象组织把异常气候定义为“30年以上一遇的罕见气候现象”。如,在80年代,可以把1951~1980年的30年间气象要素观测值作为标准来确定异常气候。至90年代,则可选用1961~1990年...[详情]
12月12日结束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全世界195个国家签署了新鲜出炉的《巴黎协定》,承诺将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幅度控制在最多2摄氏度以内,更好的情况下则是尽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虽然这并不足以让一些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沿海国家满意,但至少全世界已经有了一个具备法律约束力的行动纲领,并且开始加强措施采取共同的行动。对中国而言,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虽然不像那些小岛国一般极端,但仍然非常显著。2℃到底意味着什么,它背后的逻辑和现实的影响究竟怎样,基于2℃目标采取的国际行动究竟足不足以拯救地球,成了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科学界和政治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该冬眠的熊 闯入青藏高原牧...
9日,记者从国家卫计委了解到,2017年入冬以来,中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且仍处于上升态势。多地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重症患者增多,诊疗压力大。专家分析认为,今冬流感高发是由综合因素叠加导致的,主要包括: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今冬气候异常,今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乙型Yamagata)已多年未成为优势毒株,导致人群缺乏免疫屏障,易感人群增多。预计流感活动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学...[详情]
从17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的两百多年中,西方发达国家累计排放了全球70%的二氧化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早在2014年就公布了上述数据。如此大量的温室气体,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2017年3月21日零时,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该论文被选为《自然•气候变化》四月份的封面文章,...[详情]
当下,科学家们发现甘蔗有双重益处:在原本种植其他庄稼的地区改种甘蔗可使局地小气候产生“冷却效应”,这是由于甘蔗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回天空...[详情]
过去几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秋冬季节华北、黄淮多地仍然身陷“十面霾伏”。可曾想到,这东部霾还和厄尔尼诺有关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