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味剂或称风味增强剂,是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当这些物质的使用量低于其单独检测阈值时,仅增强风味,只有当其用量高于其单独的检测阈值时,方产生鲜味。鲜味剂不同于酸、甜、苦、咸4种基本味的受体,味感也不同。 鲜味剂主要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氨基酸类:除具有鲜味外还有酸味,如L-谷氨酸,适当中和成钠盐后酸味消灭,鲜味增加,实际使用时多为L-谷氨酸一钠,简称谷氨酸钠,俗称味精。目前谷氨酸钠(味精)在中国用作调味品,但其他各国则多列为食品添加剂。 第二类核苷酸类:20世纪60年代后所发展起来的鲜味剂。主要有5′-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酸,5′-IMP)和5′-鸟嘌呤核苷...
病程在1个月以内,以前从未发生过心绞痛。可发生在休息时、一般活动时或体力劳动时,无明显规律性。心绞痛阈值波动较大,初发阶段病情不稳定,发生心机梗死的概率较高。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1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突然增加,持续时间延长且程度加重,无明显诱因,有时休息也不能缓解,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增加,活动耐量进行性降低。 静息型心绞痛指静息状态下或轻度劳力状态下发生的心绞痛。有两种临...[详情]
从今天(5月1日)起,新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新版条例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单位和个人分类投放垃圾采取强制措施,有了处罚条款。这意味着北京的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 北京的生活垃圾分为四大基本品类,设四色垃圾桶。其中绿色桶是厨余垃圾,蓝色桶是可回收物,红色桶是有害垃圾,灰色桶是其他垃圾。但并非所有地方都摆放四个桶,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桶。从垃圾产生源头到末端的处理,北京实行全流程分类管理,单位和人个一旦违规混合投放,混合清运,将被相应处罚。《条例》规定,个人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
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从这天起开始垃圾分类。1997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市民和学生也行动起来,自发自觉地分类投放和搜集废电池,人民大学的青年志愿者还帮助京城一家连锁店设置了废电池回收箱。1999年4月23日,宣武区白纸坊的建功南里小区社区像过节一样热闹,中国首家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正式启动。 原标题:试点16年,垃圾分类得失待检视——...[详情]
王维美正在为顾客烫发(资料图片)最近,一段理发师火钳烫发的视频火了,视频的主角是74岁的理发师王维美大爷。一把烧红的火钳,在水中浸一下,然后在头发上翻滚。伴随着“哧……哧……”的响声和焦糊味,头发冒出一缕缕白烟……这不是上刑,而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很流行的一种烫发方式——“打火夹”。在绵阳市三台县金石镇,74岁的王维美大爷还坚守着这门传统手艺,生意仍然红火,前来“打火夹”烫发...[详情]
5月1日至7月31日,北京市将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活垃圾分类强化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生活垃圾混堆混放。...[详情]
北京市于2020年5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要求,条例明确,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垃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