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消费者信心的保护,对跨境电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以及建立高效、公正、便捷的争议解决机制等,都有助于促进和保障我国跨境电商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议从对经营者和商品的事前监管、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中保护以及建立高效、公正、便捷的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事前监管——经营者准入和商品质量监管 对消费者保护应当延伸至跨境电子消费合同成立之前,建立经营者资质和销售商品质量的准入监管制度。建议政府建立标准化管理手段,监督和引导电商平台管理者进行内部监管,如规定跨境电商平台应当要求入驻经营者提供相应资质、商品知识产权证明或授权文书等文...
天价菜单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益?小编分析如下; 1、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2、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 3、侵犯了消费者对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的知情权。 根据规定,对于旅行社提出的自费旅游项目,消费者有权利知晓价格和服务内容,并且可以选择拒绝参加。导游和领队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详情]
酒吧谢绝自带酒水是否侵害消费者权益? 自带酒水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是一种缺乏统一规范的无序现象,它既不是法定的权利,也不是消费者与酒店经营者协商成立合同中约定的权利。消费者和饭店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消费者需要什么酒水是消费者的权利,酒店卖什么酒水是《公司法》中赋予酒店的自主经营的权利。《消法》第9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由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详情]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为了释放自己的压力,都特别喜欢去KTV唱歌。那么KTV谢绝自带酒水是否侵害消费者权益...[详情]
购买商品的原则是什么? “六要”:要看证照、包装、厂名、日期、文号、标志。“五不要”:不要购买添加剂超标、杂质污染、分量不足、价格偏...[详情]
2014年全国消费者投诉量创五年新高,消费者权益打折扣3月12日工商总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情况报告》显示,当前消费者维权有几大热点。一是手机投诉数量增至首位。2014年,消费者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移动电话、汽车及零部件、服装鞋帽、装饰装修建材、家用小电器、美容美发和洗浴、文化娱乐服务、预付费式消费、房屋中介、摄影及扩印10方面。移动电话投诉数量连续7年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一位。2014年,移动电话投诉10.38万件,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14.7%,同比增长10.4%。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是:以次充好、软件系统故障等质量问题;翻新机冒充正牌手...
今年“双11”可以放心地买买买吗?近期,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商务部等多部委相继出招,对今年“双11”进行全方位规范,虚假折扣、假冒伪劣、快递爆仓等乱象有望减少。 资料图。要求不得先涨价再打折今年“双11”即将到来,各大电商平台已经开始预售等各种促销活动。这个“双11”,消费者可以放心地买买买吗?回顾历年“双11”可以发现,在销售额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价格欺诈、虚假宣传...[详情]
洗车卡、健身卡、餐饮卡、美容美发卡、教育培训卡……如今市民的钱包里总能找出几张预付卡,在消费领域,似乎已然卡行天下。然而,预付卡在带来优惠与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种种乱象。近日,全国连锁儿童室内游乐设施品牌“悠游堂”旗下部分亲子儿童乐园门店因关店、暂停营业等原因,导致会员卡无处可用或者无法退款等问题相继出现,再次引发公众对预付卡风险的关注。在读者中也引起了各类预付卡应不应该办、该...[详情]
3月15日,正值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由新华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等联...[详情]
一段时间以来,“消费降级”、住房压力等影响消费能力的话题引发社会热议将在促进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上下功夫。...[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