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知识: 语言暴力虽然从表面上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是它对学生人格心理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不可估量的。它的危害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形成“退缩型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回避现实,不敢与人正常交流,容易形成内向、封闭、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征。 2、形成“攻击型人格”,即孩子在受到“语言暴力”之后,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逆反,为了发泄不满,而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行为,直接影响和危害社会,害人又害己。
1、课间活动切勿因开玩笑、恶作剧而引起打架、翻脸,损坏公物,造成伤害事故。 2、行走时,不以跑代走,防止跌倒或碰撞。如有急事可快步走,注意来往行人车辆。 3、携带劳动工具或用具,应注意误伤他人。 4、不拿石块、硬棍丢人,不小心摔、砸、碰伤流血时应迅 速报告,及时到卫生室或附近医院处理。 5、离校没有家长接着的要结伴回家,途中不随意逗留,以 免受诱骗。不要轻信...[详情]
1、学校全面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法制讲座,组织全体师生看法制教育电影,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校园暴力。 2、教师要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当发现打架的苗头,或者学生之间有了矛盾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处理事情,如果处理不当,靠暴力处理的话,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受到什么样处罚,让学生知道暴力的结果。 3、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不要体罚伤害侮辱学生,体...[详情]
尚处发育期的青少年血气方刚,年轻气盛,遇事容易冲动而不计后果,这些都是诱发暴力事件的客观因素。那么校园暴力会有哪些影响和伤害?...[详情]
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那么校园网络暴力伤害大吗?...[详情]
1994年,第一根网线由北京中关村接入互联网,中国开启了与世界各国共建共享互联网的时代。“20年过去了,中国已拥有超过6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用户、5亿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中国网站达400万家,上网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在座谈会现场说道。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空间中的争端与冲突不断升级,秩序构建迫在眉睫,法治确立呼之欲出。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列为中央全会主要议题。这一重大主题在网络空间的延伸...
人生处处是意外惊喜,但在不经意间也隐藏着无法预知的致命伤害。一旦意外灾难来临,鲜活的生命立即显得脆弱不堪。在已经过去的2015年中,发生了多起因意外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下面,本安全网专注于人身安全常识的小编就为您把其中的热点案例进行盘点,希望您能引以为戒,珍爱生命! 2015年热点意外伤害事件盘点 一、小区电梯速降致乘客腰部受伤 2月5日上午,在凤城医院住院部,记者见到了躺在病...[详情]
《痛心!镇江一4岁女孩遭暴力伤害,浑身伤痕累累》,9月19日,记者第一时间报道了镇江丹徒区高资镇某幼儿园一小班虚4岁女童遭到暴力伤害的事情。9月20日凌晨,此事有了进展和“答案”:“照片上孩子部分伤痕是上午奶奶的管教造成”,“身上损伤经过医院查看是体表损伤,没有大的伤害”;同时,“奶奶已深刻认识到错误,表示要改进管教方法”。记者报道这一消息后,引发大量转载和关注;记者的相关稿件...[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土地有着特殊情结,始终非常关注“三农”问题。...[详情]
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