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生活在使用了大量的泡沫塑料、护发摩丝、灭火剂、杀虫剂、致冷剂,这些产品的使用会产生氯氟烃,即氟里昂(CFC)。氯氟烃气体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当氟氯碳化物漂浮在空气中时,由于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开始分解释出氯原子出来。这些氯原子的活性极大,常喜欢与其它物质结合。因此当它遇到臭氧的时候,便开始产生化学变化。臭氧被迫分解成一个氧原子(O)及一个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与氧原子相结合。可是当其它的氧原子遇到这个氯氧化和的分子,就又把氧原子抢回来,组成一个氧分子(O2),而恢复成单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坏其它的臭氧了。同时...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至于臭氧层破坏,它是区别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另一个环境问题,是不同的。但臭氧层破坏与全球气候变暖...[详情]
食盐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据美国研究人员最新消息称,中国出售的食盐中发现塑料颗粒。而盐业界人士对此予以驳斥称,海外食用盐也存在该问题。 美国《科学美国人》网站10月29日报道称,研究人员分析了从中国各地超市中购得的15个品牌的普通食盐,他们在食盐颗粒中发现了用于生产普通塑料水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还有聚乙烯、玻璃纸和其他多种塑料。其中海盐受塑料污染的程度最高。研究人员测得每磅(1磅约合0.45公斤)海盐中有1200多粒塑料微粒。“危言耸听,耍流氓!”昨天,广东省盐业界人士直斥研究有刻意针对中国食盐之嫌,海水是流动的,在中国海盐中存在的...
环保部发布消息,受持续高温影响,7月17日—19日,华北、东北和西北多地出现了臭氧污染。而在北京,臭氧污染持续的时间尤其长。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从7月1日开始至今,北京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关键词。污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臭氧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作为强氧化剂,臭氧会强烈刺激人...[详情]
生态环境部5月15日召开发布会。会上介绍,从6月份开始,将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指导部分城市治理臭氧。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近年来,臭氧污染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全国夏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挥发性有机物则是形成臭氧及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为保障夏季臭氧防治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生态环境部拟于5月中下旬,对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5个省的...[详情]
这几天,江苏省盐务局与外省盐企之间的盐业大战,激战正酣。...[详情]
从9月1日起,广东省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