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饮水安全现状分析 一、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1、校方卫生法律意识欠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表示:凡自备水井供水或配备二次供水设施的单位都应当办理卫生许可证,且相关从业人员应具备健康证,并在醒目处佩挂,进行亮证经营。对于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应每年进行定期的检验检测。但就当前状况来看,多数学校存在着证件丢失、过期,或无证上岗的现象,对于水质的检验并不合理。此外,一些校方领导,找各种理由、借口,以免受水质卫生监管人员的检查监督,对于安全责任彼此推诿,从而触及到行政法律。 2、饮用水的维护措施不到位: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生命不保,...
校园饮水安全如何保障,请看学校制定的学生饮水安全管理制度; 一、全校师生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好饮水卫生工作,具体负责后勤的教师应加强对饮水安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存水室要讲好卫生,桶摆放整齐,水的存放时间不能超过15日。 三、每学期要对饮水机进行清洗和检修,搞好饮水机的卫生,确保饮水安全。 四、班级要加强对饮水机的保护,要有专人负责,如有损坏及时送交...[详情]
中德两国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这一发现凸显在继续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对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频发。已有研究表明,硫酸盐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绝对贡献上,重污染期间硫酸盐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质量占比可达20%,是占比最高的单体;在相对趋势上,随着PM2.5污染程度上升,硫酸盐是PM2.5中相对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因此,硫酸盐的来源研究是解释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清华...
“西瓜和桃子同时吃会导致死亡”“西瓜打针变甜”“紫菜和粉丝都是塑料做的”“紫薯有染色问题”……近年来,类似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可谓层出不穷,并在人们的社交平台中频频刷屏,给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近日,上海食药监局和食品与安全杂志共同开设科学实验课堂,专家亲自上阵,为群众演示简单的小实验,破解朋友圈食品安全谣言。一开场,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志英,就和上海市食品...[详情]
最近,新疆大油泡亮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旅游户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油泡”这一建筑十分宏伟,据悉8月底将对游客彻底开放。2015年08月09日,新疆克拉玛依,由不锈钢制成的“大油泡”主体及部分“小油泡”基本安装完毕。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景区--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号井景区,新疆克拉玛依市从2013年开始进行规划和改造,目前,已经进入外观抛光打磨收尾阶段,8月底将全新亮相...[详情]
近日,家住南岗区的王先生发现自家的网费不对劲,以往够用的包月套餐近期月月欠费。找到通信公司投诉才发现,自家竟然被蹭网了。...[详情]
城市病是指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贫富两极分化、公共卫生恶化、环境污染、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