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遇强制消费怎么办? 当旅游者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以下四种维权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双方协商; 二是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申请调解; 三是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四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请求旅游监督管理部门动用保证金赔偿的时效期为90天,不要因自身原因延误维权期限。 怎么避免旅游被强迫购物 第一,参加赴港旅游,对旅行社及导游人员安排的购物活动须谨慎对待,如发生被旅行社或导游强迫购物、限制离店和因拒绝参加购物活动旅行社或导游拒绝继续履行合同、提供服务,或者以拒绝继续履行合同、提供服务相威胁等情形,应向香港旅游当局举...
避免低价团背后的隐形消费办法如下; 1、深刻理解旅游活动的属性和景区产品的特征 从根本上说,旅游活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而不是单纯的物质消费活动。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载体,景区的基本功能不仅仅是提供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而是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景区在营销中不能停留在直接、单纯地介绍自己有什么的阶段,而是应重点阐述可以向游客提供哪些核心利益、可以满足游客的...[详情]
和一般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相比,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因为旅游产品包括吃、住、行、游、购等相关服务,任何环节的差错都会使一次愉快的旅行泡汤。新罗区消委会特发旅游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选择旅行社、签订规范的旅游合同等。 旅游者在选择旅行社时,应先了解旅行社的资质,查看旅行社是否有《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如果是到国外或港、澳、台等地区旅游还要看是否有《...[详情]
怎样避免旅游社隐形消费?规避旅游社中的隐形消费很重要,我们通过佰佰安全网的小编来一起详细的了解下。...[详情]
跟团旅游都有隐形消费吗?跟团都会有隐形消费,旅游社就依靠这样的模式赚钱,佰佰安全网给大家介绍一下。...[详情]
近日,消费者李辰(化名)通过投诉平台反映,她花人民币6999元报团去欧洲旅游,在途中被导游强推自费项目,又另外支付了6200余元费用(含2100余元导游“小费”)。李辰透露,在欧洲6个国家的13天旅途中,她们一行人遭到导游的言语“恐吓”,以“我们是团签,不去(自费项目),万一被当地警方逮着拘留”“司机有权拒绝你乘坐大巴”为由,迫使游客多次缴纳了自费项目费用。7月11日,就此事致电涉事旅游公司北京首钢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该公司一位白姓党支部书记表示,将立即进行调查,核实清楚后回复。7月12日,涉事导游通过短信回复澎湃新闻称,这是消费者对她的诬陷,其手头有有力证据,目前她在国外,等...
我们经常在消费出现问题后才想要怎样维护自已的消费权益。其实,作为消费者,为了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应该在消费前,消费时多注意是否有问题,学会避免问题的发生。在这里,我们先谈谈如何在消费前避免问题的发生。购物消费要做个“明白人”在消费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消费者的权益常常遭受某种伤害。那么,消费者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呢?消协的工作人员称,消费者应做个“明白人”,明白...[详情]
作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一名普通游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刘超(化名)近日将上海迪士尼告上了法庭,他认为——上海迪士尼以身高来定儿童票的标准,既不合理也不公平。据悉,迪士尼在全球拥有6大乐园,但上海迪士尼又是6个乐园中唯一一个按照身高标准来确定是否可以购买儿童票的乐园。今年1月,刘超(化名)带刚满10岁的孩子去上海迪士尼乐园游玩,前一天他已通过携程买好了亲子票,但在兑换纸质...[详情]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18年北京旅游消费体验式调查结果,隐性强制消费仍是旅游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线旅游网站服务信息透明度和一致性有...[详情]
国庆出游报告出炉。国庆七天长假已经结束了,今年旅游业行情如何呢?根据各大OTA平台的数据,由于恰逢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带动红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