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是一把影响儿童健康的双刃剑。我国城市儿童的零食以冷饮、油炸、膨化食品为主。研究人员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吃零食说成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但要积极引导,让儿童少年学会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零食。 含糖饮料是被人忽视的“甜蜜陷阱”。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城市儿童少年人均每日饮用量从1998年的300毫升左右增加到5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饮料。含糖饮料中的“糖”暗藏着健康危机,过量饮用,就会增加能量的摄入,引起肥胖、Ⅱ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营养不良和龋齿等疾病。 在外就餐是孩子抵挡不住的诱惑。快餐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儿童少年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儿童少年快餐的消费频率有明...
而根据之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新冠病毒只会在哺乳动物之间传染,是不会在水产海鲜中传播的,而且冷冻海鲜运输时间长、温度低。 为什么在这种低温环境下,新冠病毒依然可以生存?并且还具有传染性呢?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所副所长刘满清介绍,根据新冠病毒的结构特点,新冠病毒它是耐低温的,在低温条件下并不会导致病毒死亡,相对来说更加定,所以在冷链食品等这些低温条件下,并不会影响病毒...[详情]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处长韩金艳:天津市指挥部做出了决定,根据目前滨海新区的整个疫情情况,决定从21日开始,对滨海新区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抽调全市力量支援他们,争取利用2到3天的时间完成滨海新区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天津疫情基本都与进口冷链食品相关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处长韩金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开展全基因筛查,对于追根溯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11月7日其他省市给我们通报,到现在我们对可以开展基因检测的样本全部进行了筛查,目前已经完成了4例,成功率应该是非常高的。现在的基因检测结果对比整个数据库,基本判定都是跟欧美流行株,或者一些亚太地区流行株比较相似,基本可...
本报北京10月27日电最新一份研究认为,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的病毒源头极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并提出,冷链运输或为新冠病毒传播新途径。10月23日,清华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在线发表题为《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现可能源于冷链食品污染》的研究论文。通过分...[详情]
不少人担忧:冷链条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多久?生产和运输销售环节,有多大概率传播给人类?冷链运输日益发达,但随时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源,尤其是跨境运输。此前,南美白虾、印度带鱼、俄罗斯鱿鱼、挪威冻尖吻平鲉等进口冷冻食品或起包装上,均曾检出过新冠病毒阳性,连冻猪肉也“中招”。上个月,青岛总结疫情防控经验称,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此后,青...[详情]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起草的《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简称《评估指标》)国家标准于7月1日...[详情]
昨日,记者独家探访市疾控中心疫苗冷链基地。事件具体详情,请您与佰佰安全网一同关注了解。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