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急性甲肝患者是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在儿童中以无黄疸型为多见,潜伏期2~6周。粪-口感染是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在集体单位如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甲肝发病率较高。 2.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患者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6个月。主要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及密切的生活接触(粪便、唾液、初乳、尿、分泌物、汗等)进行传播;小儿还应特别注意母婴传播的途径,即母亲在妊娠后期患乙肝或是携带者,分娩时通过产道、胎盘传染给下一代,使婴儿得病。 3.非肠道非甲非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传染源是本型肝炎的患...
乙肝携带者这个不影响上学,我们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不能歧视乙肝患者携带者等特殊群体,现在体检中不在特别要求检查HBSAG着一项,需要检查转氨酶,这个增高肯定是影响的。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学生要早期发现病人,早隔离,早治疗。在第一时间内做好疫情上报工作。学校设有第一报告人,一旦学校发生传染病,各班班主任及时上报学校并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家长领孩子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明确诊...[详情]
甲型与戊型肝炎的感染儿在感染之后,几天之内可无表现,以后可出现精神不振、爱睡觉、全身没劲,易疲倦。胃肠道症状比较明显,如不想吃东西、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右上腹或心窝部胀痛或不舒适感、大便干或稀、尿色深黄。有一些人表现黄疸,如眼白、皮肤发黄,大便由黄色变为灰白色。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感染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仅有不想吃东西、全身没劲、肚子胀、便溏、肝区痛。严重者可出现明显...[详情]
很多的学生当自己患上病毒性肝炎以后不知道,那么如何确诊学生患了病毒性肝炎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详情]
很多的学生们比较容易得肝炎,那么学生病毒性肝炎传染人吗?佰佰安全网为大家分析一下。 ...[详情]
学校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慈济大学附设高中3月13日称,有100多名师生发生“病毒性急性肠胃炎”及“流感”群聚感染,怀疑是吃错了食物感染所致。目前都已送医治疗并妥善安置,以及向卫生与教育单位通报。医院说,感染情况已经趋缓。慈大附中表示,初中与高中部自12日中午12时50分起至13日上午10时,陆续有125位学生及1位教师发生上吐下泻情况,多数发生呕吐,部分为腹泻或头晕身体酸痛,均送医治疗并于宿舍照顾寝室隔离安置。小学部及幼儿园则平安无传染。据花莲医院诊断,师生是“病毒性急性肠胃炎”及“流感”群聚感染。慈济医院小儿科表示,感染情况已经趋缓。慈大附中13日上午召开...
就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病原学鉴定进展问题,记者今天从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了解到,截至2020年1月7日21时,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经核酸检测方法共检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结果15例,从1例阳性病人样本中分离出该病毒,电镜下呈现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 专家组认为,本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组织实验室采用基...[详情]
海鲜一般不提倡生吃,因为鱼身上有很多微生物处理不好会有不良反映,生吃味道当然鲜美,必须处理好。不然就会发生下面这种情况。“万万没想到啊,自己这么强壮的身体也抵挡不住戊肝病毒的侵袭,这下摊上事了……”从小在海边长大的80后林先生,看着自己检查结果,自嘲着和自己开起了玩笑。经过精心治疗,林先生的病情目前已得到控制,正在康复中。3月12日下午,林先生的大学同学出差路过宁波,顺道来和...[详情]
医疗事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而新生儿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事件时常发生。近期,怀化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医疗事故致新生儿死亡的人身安全伤害案件...[详情]
15岁少女感冒发烧后被突如其来的“怪病”纠缠,手脚不灵,脖子僵硬,吐字不清,痴呆、健忘,最后陷入昏迷状态。父母急坏了,立即把女儿转诊...[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