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高氯酸安全知识
(1)方法一 将氯酸钾配成相对密度为1:1左右的溶液,用工业732-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交换,得到氯酸溶液。在搅拌条件下,慢慢把氧化镁加入氯酸溶液中,当氧化镁不溶解时则停止加入,此时pH为7~8。中和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料过滤,去渣。将滤液转入不锈钢蒸发锅内蒸发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8左右。冷却,放置10h,过滤去渣,所得滤液为含80%氯酸镁的溶液。 离子交换树脂可经再生后继续使用,再生方式:将离子交换树脂用纯水浸润膨胀后,用15%盐酸溶液进行交换,再用清水洗至中性,装柱后,用去离子水淋洗到无氯离子即完成树脂的再生。 (2)方法二 采用复分解法生产氯酸镁。工业上...
-
高氯酸镁操作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详情]
-
无水高氯酸钠
早期高氯酸钠生产是在400℃以上高温熔化氯酸钠,使之歧化分解成高氯酸钠: 2NaC103→NaC104+NaCI+O2↑ 然后用分段结晶法分离出高氯酸钠,或用烷基磷酸盐溶液或用浓盐酸提取。目前工业生产多采用电解NaC103溶液的方法,反应机理为,在阳极先是C103-放电并与水反应生成氧和氯酸: 4C103- +2H20→4HC103+02↑+2e 氯酸继续生成高氯酸和...[详情]
-
高氯酸钠晶体
高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那么高氯酸钠晶体是什么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详情]
-
高氯酸钠碱性
高氯酸钠用于电镀工业、电影胶片、人造金刚石工业、电抛光工业和医药工业,也用于生产砂轮除去碳粒杂质,那么高氯酸钠碱性还是酸性呢?一起随...[详情]
误食高氯酸安全新闻
近日,郑州一4岁男童误食姥姥随手放在屋里的草酸后中毒,所幸发现及时,再加上交警开道送医,男童目前已脱险。5月13日下午4点10分,郑州交警五大队指挥中心接到市民求助电话称,其孩子误食草酸中毒,现正在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需转至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部,请求交警予以帮助。接此警情后,交警五大队二中队指导员李二强高度重视,通过电台指派距离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最近的执勤协警白建斌、尹朝臣赶往现场。白建斌、尹朝臣迅速与求助人取得联系,获悉其行驶路线后,及时上报指挥室要求沿途警力配合放行,并驾驶警摩一路护送孩子家人前往医院。在沿途交警的配合下,白建斌一行经丰庆路、东三街、...
-
小学生误食硼砂中毒
色彩鲜艳的水晶泥,已成为很多孩子手中的玩具。相信有不少家长曾见过孩子把玩水晶泥,或给孩子买过水晶泥的DIY(意为“自己动手制作”)手工材料。但是,您可千万要注意了!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朱毅教授介绍,水晶泥中含有硼砂,可导致急性中毒,且长期接触硼砂毒素会积存体内。日前,江苏省宿迁一名12岁的小学生就因误食制作水晶泥的硼砂而中毒入院;广州一名8岁的女孩和一名1岁男...[详情]
-
女子误食毒蘑菇 结果悲剧了
家住义乌江东街道某村,今年50出头的陈阿姨可是烹饪的老手了,对于食材,陈阿姨也是颇有研究。在自家阳台上,她种了青菜、丝瓜、番茄,可是万万没料到,她竟然被自家阳台上的“蘑菇”放倒。9月19日上午,躺在义乌復元医院内科病房的陈阿姨,终于稍稍恢复了些许力气,整个人的精神头也较前几天有所好转,回忆起15号下午发生的事,陈阿姨有些不甘心。那天下午,陈阿姨在阳台上整理菜园子的时候,发现在菜...[详情]
-
-
误食高氯酸安全产品
光电幕墙
光电幕墙,即粘贴在玻璃上,镶嵌于两片玻璃之间,通过电池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也就是--太阳能光电幕墙。...[详情]
周边产品
汽车密码锁
汽车密码锁是一种包括锁杠、锁体以及控制锁杠开启或锁闭状态的密码部件,锁体内插入U形锁杠由闩舌闭锁,...[详情]
德国双立人刀具
双立人1731年6月31日诞生于德国索林根,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著名的刀剑业制造中心,因此也...[详情]
与误食高氯酸相关的文章
洗手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而近日一则误食洗手液的新闻引发网友们思考,究竟误食洗手液会怎样?误食洗手液怎么办?...[详情]
我们购买食品回来,常常会看到包装里面有一小包东西,其实这就是干燥剂,为的就是使食品保持干燥,但是很多孩子不知道而误食干燥剂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佰佰安全网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食品添加剂小知识。什么是干燥剂 干燥剂是指能除去潮湿物质中部分水份的物质。如硫酸钙和氯化钙等,通过与水结合生成水合物进行干燥;物理干燥剂,如硅胶与活性氧化铝等,通...[详情]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