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毒蘑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 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3、 毒蘑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则生长于较干净的地方。 4、 毒蘑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则不易变色。 5、 毒蘑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蘑则较致密脆弱。 6、 毒蘑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则清澄如水。 7、 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则很鲜美。 8、 煮蘑菇时,毒蘑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 但这些方法都不是绝对可靠的。蘑菇的外形、色泽、生态与毒素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蘑菇有毒,但经过水洗、水煮、晒干或烹调后...
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无毒蘑菇很少有菌...[详情]
2020年7月4日,叙永县黄坭镇高坎村4社发生一起食用野生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事件造成6人中毒,截止到7月12日,2人经治疗无效死亡,其余4人经全力救治后,目前病情好转。 7月12日,有网友提供线索称:叙永近期发生多人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记者随后拨打泸州市疾控中心、泸州多家医院等电话,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误食悲剧:因“吃了十几年没事”,叙永老人摘回有毒野生菌,一家6人中毒、17岁女孩和89岁老人不幸去世据叙永当地调查,7月4日晚,黄坭镇高坎村4社村民6人在家中进食自己采摘的野生菌后发病,7月5日02:30左右,患者肖某平(52岁)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其余5名患...
记者周旭峰报道 目前正值春夏多雨季节,天气温湿,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但由此造成的食用蘑菇中毒事件也频频发生。近日,衡阳市祁东县就发生了两起疑似食用野生蘑菇中毒致死案例。 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食安办提醒我市广大市民:不采食野生蘑菇,以防食物中毒。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详情]
近期,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夏季到来,部分居民喜欢到户外采摘野蘑菇尝鲜,殊不知食用后极易导致蘑菇中毒。对此专家提醒,6月进入野生蘑菇中毒高发期,居民需谨慎对待。患者手机中拍摄的毒蘑菇照片。6月18日,记者从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近日,宁乡一家五口吃了野生蘑菇炖的汤后中毒入院,其中包括两名儿童。因中毒较重,6月18日下午,五人均被转往长沙救治,其中最小患者只有2岁5个月。据了解,6月...[详情]
60多岁的刘兴梅老人在山顶误食毒蘑菇中毒,幸好民警、消防队员还有120等及时上山救援。...[详情]
“当前,我省已进入毒蘑菇中毒高发期,近3年我省毒蘑菇中毒事件起数、发病人数、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省2017年因食用蘑菇导致的食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