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鉴定,能食用的野生蘑菇只有10余种,而有毒蘑菇(或叫毒蕈)达180多种,其中毒性较大可致人死亡的有10余种,如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等。 毒蘑菇中含有的毒素很多,而且毒素往往交叉存在,一种毒蘑菇中可以含有几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可能存在于多种蘑菇中,而且这毒素经烹调加工或者晒干都不能消除。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如何正确有效辨别毒蘑菇? 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则为灰色或白色。 大部分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是地球内部存在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衰变,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无法散发到地面,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把岩石融化,形成地球内部...[详情]
水华现象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华现象发生都很频繁。 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常在下风头水面漂浮形成一层蓝绿色或红黄色的水花或薄膜——湖靛。虽然藻类生长很快,但因水中的营养盐被用尽,它们也很快的死亡。藻类大量死亡后...[详情]
世界上最好的厨房刀具在哪?对于刀具爱好者来说一定都知道在索林根,世界有名的德国品牌厨房刀具几乎都是在索林根制造的,佰佰安全网带你普及...[详情]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详情]
记者28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率领研究团队,利用猴子单倍体神经干细胞成功“破译”了河豚毒素的两个靶点基因,并通过基因敲除试验,让神经类细胞获得了河豚毒素抗药性,这一研究将使河豚中毒者“有药可救”,相关成果在最新一期干细胞与神经发育领域学术期刊《Development》上在线发表。河豚美味,然而河豚毒素却奇毒无比,常令误食者瞬间死亡,其作用靶点和毒理机制迄今不为人知。既有研究认为,河豚毒素是一类神经类毒素,其毒理可能为使神经细胞内的钠钾离子通道受阻进而起到毒害作用。那么,能否利用猴子单倍体神经干细胞来筛查河豚毒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点”呢?率领团队反向...
每年3月至5月都是河豚鱼产卵的季节,毒性最强,最易发生河豚鱼中毒。 河豚毒素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0.5mg就能让人致死。而且河豚毒素对热稳定,盐腌或日晒都不能使其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min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220℃加热20-60min可使毒素全部破坏。河豚毒素中毒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min,长至3-6h发病,发病急,且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详情]
9月26日,昆明市北京路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致6人死亡26人伤。事件发生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百度“踩踏事故”,可以发现屡见不鲜的事例,并且几乎所有的踩踏事例都少不了两个罪魁祸首:通道狭窄拥堵和失序!踩踏事故的发生离不开通道狭窄拥堵,但通道狭窄拥堵却并不一定会发生踩踏事故,唯有“失序”,才是踩踏事故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要规避踩踏惨剧,其实并不需要太高的硬件环境和技术含量...[详情]
作为一种食材,被河豚食客们赞为天下第一鲜,古有“不食河豚,焉知鱼味”的说法。与此同时,河豚本身又带有剧毒。这些极致的特点为河豚的食用...[详情]
冰箱是家居必需品,如今高科技的发展让冰箱变的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