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只有通过长时间高温(100-120℃)作用,如高压消毒和锻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况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面包的热度(中心最高温度为100℃)并不足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灭活。这些毒素对强酸和强碱较敏感。因此,在提炼油时,用氢氧化钠萃取游离脂肪酸的工艺可以进一步破坏毒素的活性。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从祖国医药宝库中,找到了一种能置黄曲霉毒素于死地的克星——山苍子芳香油。山苍子,又名山鸡椒、山胡椒,是我国传统药材,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诸省区。试验表明,在黄曲霉毒素的标准样品中,直接加入山苍子芳香油,毒素即彻底除净;含毒素超过国家标准10倍的稻谷,用...
黄曲霉菌毒素具有较高的人稳定性,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黄曲霉菌毒素破坏,其裂解温度为280℃。目前常用的去毒方法有物理去除法、化学去除法和生物去除法。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从祖国医药宝库中,找到了一种能置黄曲霉毒素于死地的克星--山苍子芳香油。山苍子,又名山鸡椒、山胡椒,是我国传统药材,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诸省区。试验表明,在黄曲霉毒素的标准样品中,直接加入山苍子芳香...[详情]
黄曲霉素一般是变质花生中的黄曲霉菌所产生。黄曲霉毒素则是由黄曲霉菌的寄生菌所产生。 黄曲霉素,半知菌类,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制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机物上。菌落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一般为双层),小...[详情]
黄曲霉是温暖地区常见的占优势的霉菌,其生长温度范围在4—50℃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25—40℃。黄曲霉毒素形成的最低温度为5—12℃...[详情]
近日,有关“土榨花生油含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消息传开,引起了市民和一些网友的普遍关注。在气候温暖潮湿的南方适合黄曲霉的生长和产毒,小作坊和家庭自制的散装花生油黄曲霉素超标现象较为常见。黄曲霉毒素是什么?它的危害有多大?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黄曲霉毒素污染广泛存在,是否中毒要看摄入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刘秀梅介绍,黄曲霉毒素最早发现于1960年,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以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黄曲霉毒素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常规烹调和加热法不易分解。世界范围...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人们购置年货的身影也越来越忙。商场里的食用油中,花生油是很多人青睐的食用油产品之一,特别是用土方法榨出的花生油,但这些土榨花生油未必健康安全,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日前,广东省部分地区土榨散装花生油被曝黄曲霉毒素B1超标,引发了公众对土榨花生油安全性的担忧。记者了解到,不少用土法压榨花生油的小作坊,主要分布在乡镇和农村,这些花生油的安全性值得关注。土...[详情]
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土榨油”无污染比较安全,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专家指出,“土榨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食用油存在黄曲霉素超标的情况。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近日,媒体曝光了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两地市场所出售的部分散装花生油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情况。黄曲霉毒素是什么?毒性怎样?佰佰安全网将为您解读。专家解读1、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详情]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散装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超标问题多年来始终存在,也一直是监管重点。仅2014年全省就抽检食用...[详情]
有报道称,广西等地“土榨油”中被检出黄曲霉毒素B1超标,毒性超过鹤顶红68倍。而在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公布的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