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季节如何安全避雨 掌握这些保您平安度过雨季 1、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2、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3、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4、大树不适合躲避雷雨,如果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注意和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
一般来说,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而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的重大损失,尤其是对弱电设备,雷灾的损失会非常严重,并且还会对电子、通讯、广播等产生严重影响。 雷电最大的危害是它能使易爆和易燃的物质起爆或燃烧。此外雷电波沿电力、电信架空线路、广播电视天线和各种高架空管线等传到室内,产生电压造成起火,损坏建筑物...[详情]
预防措施如下: 一是选择适宜时间喷药,夏季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洒农药,每次喷药时间不应超过3小时; 二是加强个人防护,在喷洒剧毒农药时应穿戴长裤、长褂、手套、口罩等,喷洒农药后要及时脱去衣裤,并及时洗手、洗澡,用肥皂水洗全身,但切忌用热水,以免农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 三是配制和喷洒过程中,一定要按规程操作,不要随意使用高、剧毒混配农药,以免增加毒性; 四在喷洒农药时,...[详情]
俗话说“天打雷劈”,如果防范不当,可能会引雷电上身。雷雨天气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佰佰安全网为您解答。...[详情]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值雨季,当雷电来临时,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应该如何预防被雷击到呢?也许很多人都会浅薄的认为只要不在户外打手机就不会...[详情]
雷击事故主要发生在6至8月,午后及傍晚是雷击事故的高发期。通常发生在夏季人们户外活动多的 公共场所,也是最不易受人们重视的自然灾害,它的严重性表现在巨大的破坏性上。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专注人身安全常识的佰佰安全网现盘点近年雷击事故,希望生活中多掌握些防雷知识,加强防雷意识,做好预防工作,将雷害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近年雷击事故盘点 每年夏季是雷雨频繁活动的时期,据统计:全球每年平均发生1600万次闪电,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雷电事故。遭受雷击后轻者表现为昏厥、面色苍白、四肢软弱无力,并有头发竖立或皮肤刺痛、肌肉发抖等感觉,较重者可出现抽搐、休克、心律失常并迅速...
据河南省气象台预报,受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及地面气旋共同影响, 11日夜里到13日白天,我省将出现大范围阵雨、雷阵雨天气。 此次降水集中时段,主要在11日后半夜到12日夜里,我省东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雨量50毫米~80毫米,局部150毫米~180毫米,最大降雨强度可达50毫米~70毫米/小时。11日夜里,我省西部、南...[详情]
6月22日,南京正式入梅。步入梅雨季节后的南京,天气逐渐变热,细菌、蚊虫也逐渐增多,是虫媒传染病及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南京市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祁建湖副院长提醒广大居民,在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预防两类传染病:全方位灭蚊阻断传播途径夏天蚊子大量繁殖,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也相应增多。在南京这样的地方,由蚊子传播当地疾病主要是乙脑,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详情]
昨天截至16时,市中医院已经收治了两位室内中暑的病人,一位88岁,一位85岁,送至医院时都出现昏迷不醒、心脏衰减症状,体温一度高达4...[详情]
6月13日,首都机场将再次迎来两次雷雨过程,受此影响,首都机场进出港航班出现延误和取消情况。截至上午9时20分,首都机场进出港航班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