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谷子、糜子、高梁、芝麻、花生、荞麦、蓖麻、葵花、甘薯、玉米、豆杂、小麦、黄姜、尖椒、柑桔、桃子、樱桃、大蒜、胡萝卜、板栗、柿子、山枣、地瓜、马铃薯等等这些都是抗干旱的植物,具体选用什么品种,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来决定。 干旱区(arid zone)指属于干旱气候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其共同特征是: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可成为高产地区。 干旱区植被以旱生草类和灌木为主。干旱区植物的特点是根部的生物量大,通常干旱群落...
所谓半干旱地区,是指年平均降水量在250一500毫米的气候类型区。由于降水年内和年际分布不均匀,旱灾频仍发生,春旱常导致延迟播种,这在生长期较短的地区对作物产量影响巨大。 分布范围 中国半干旱地区是指包括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及河北张北、山西雁北、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的西海固、甘肃定西、榆中、青海的玉树、果洛、以及西藏拉萨等地区在内的雨养农业区。 世界上一般将350mm~50...[详情]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 ①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②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③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④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详情]
“雾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陆地生态系统,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李卫军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员时宗波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雾霾颗粒物有可能增加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从而部分延缓全球变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李卫军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由人类活动和自然排放形成的酸性物质能够促进不可溶解铁氧化物向可溶解铁转变,如果这些颗粒物沉降于海洋表面能够增加海洋表面生物可有效利用的铁,并与其他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一起促进海洋微生物的生长,这一过程会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储存在海洋中,起到减缓全球变暖的作用。但是此前缺乏直接证据证实这种...
近期,一项新研究显示,南极洲附近的海冰自2014年以来“急剧”融化,面积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有分析认为,这或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4年融化200万平方公里 南极海冰急剧减少据报道,1979年至2014年间,科学家们观察到一个既有趣又令人安心的现象: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正在扩大。然而,美国宇航局(NASA)的气候学家帕金森表示,从2014年到2017年,在近4年的时间里,“南极损失的...[详情]
英国《柳叶刀》周刊10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去年全球肥胖儿童及青少年数量高达1.24亿,比1975年的数字(1100万)增加了10倍多。亚洲一些地区肥胖少儿人数加速上升。太平洋岛国的肥胖率居全球首位,5至19岁儿童及青少年中肥胖者占比估计超过30%。美国、加勒比地区、中东地区国家紧随其后,同年龄段中肥胖者占比在20%以上。“过去40年来,全球少儿肥胖率飙升,这一态势在中低收入国...[详情]
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助理教授戴沛权一项最新调查发现,臭氧污染与呼吸病死亡率有关。中国内地每年因此死亡人数4400人。你信吗?...[详情]
位于北海道北部的Esanbe鼻北小岛去年经当地居民上报称小岛消失。据日媒称,若该岛消失,日本领海将减少0.03平方千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