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认为,精神暴力无疑是一种家庭暴力,其造成的伤害比显性的暴力更大更深远,应旗帜鲜明地反对精神暴力。包括精神暴力的家庭暴力应走入司法人员的视野,在涉及家庭成员的刑事犯罪案件中,在调取和分析证据时,应予关注是否涉及家庭暴力。至于家庭暴力认定的标准,应低于证明刑事犯罪事实的证明标准。理由如下: 一是认定家庭暴力是犯罪构成事实以外的事实,其证明标准可低于犯事构成事实; 二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要求过高,较难认定家庭暴力。同时,在刑事案件中认定家庭暴力应高于民事案件适用的优势证据标准,原因是家庭暴力的认定关系到被告人量刑评价,应更加慎重。 而且,小编还认为,认...
小编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有可能会有精神暴力。比如人格障碍患者,偏执狂患者等等,他们都是精神疾病患者,很容易发生精神暴力行为。 面对精神暴力,我们该怎么办? 1、学会辨别可能出现精神暴力的环境 精神暴力可能存在于任何情况下。家庭可能是最容易滋生冲突的地方,精神暴力最容易出现在夫妻之间,不过有时也会存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儿童通常会是受害者。除了在家庭中,精神暴力...[详情]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那么,精神分裂症的鉴别标准是什么呢?...[详情]
北京2月20日消息据报道,增加精神损害赔偿,这是2010年新《国家赔偿法》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此项规定不断完善,实现了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大发展,精神抚慰金不断得到重视,尤其是陈满案、张氏叔侄案、钱仁风案、许金龙案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因每个案件具体情况不同,赔偿数额的差距存在各地高低不一,甚至差异巨大的问题。在各地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差距究竟如何造成?又该如何进一步统一和细化相关标准?2015年辽宁涉黑团伙袁诚家案件二审宣判,被告人之一高超终审被法院认定无罪。被羁押731天的高超向法院申请国家赔偿,2016年12月20日辽宁省营口市中级法院作...
网络语言是网友在上网交流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习惯用语,时间一长便约定俗成。近日,为创建文明校园,中山纪中三鑫凯茵学校公布了文明规范用语,并设定10个文明礼仪项目。 中山纪中三鑫凯茵学校近日公布了文明规范用语,包括26个禁用语言、5个不当语和6个必用语。校方整理出的不文明用语包括“屌丝”、“尼玛”、“装逼”、“傻逼”;不当语有“老大”和“某总”;“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详情]
一名精神病人拖垮一家我国将精神分裂症等6种疾病列为严重精神障碍进行在册管理。精神病对患者及其家人都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煎熬。“这日子过不下去了!”采访中,71岁的郭九香数次哽咽。她的丈夫已去世,大女儿和小儿子先后患精神病。外孙女每月仅有1000多元的收入,她和外孙女共同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女儿和儿子先后住了4次院。“银行不贷款给我,后来找了个远房亲戚做担保人,才贷出5000元给女儿...[详情]
8个娃娃中的6个已被他人领养,“时不时要翻出照片来看,不管他们在哪里,都希望娃娃们过得好”。...[详情]
吉林将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 严厉查处各类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集中力量查办大要案件,对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线索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