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导致的反应。患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呈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表现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表现常较轻微,简单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呈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表现的潜伏期。 艾滋病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 艾滋病初期症状消化道...
大学生艾滋病产生原因? 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病毒都会乘虚而入,在常人身上表现很轻的病症,在他们身上都会成为严重的、难以治愈的疾病。所谓的“综合症”,意思就是说艾滋病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症状。艾滋病病毒很小,小得在普通显微镜下看不到。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体的白血球。而且,病毒变异很快,使研制预防性疫苗非常困难。 当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增长到一定的数量的,他...[详情]
一、什么是艾滋病 在1979,美国出现一些极为少见的疾病,包括经鸟类传播的肺炎(卡氏肺孢子虫)和被称为卡波济肉瘤的癌症。起初,大多数病例见于男性同性恋者,稍后病例见于血友病患者和接受输血的人员。这种疾病随后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从而...[详情]
大学生患上艾滋病的比例不断升高,下面佰佰安全网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现状趋势。 ...[详情]
很多人一听到艾滋病就非常的害怕,下面佰佰安全网为大家介绍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 ...[详情]
今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意在说明预防是防治艾滋病的重要环节,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携手并肩,全方位落实防控措施,遏制艾滋病流行。1985年,我国检测出第一例HIV感染者,自此揭开了中国艾滋病防治、宣传的序幕。据中国疾控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发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计57.7万人,经估计全国人群总感染率达0.06%,即仍有32.1%感染者未被发现。我市自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经过20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艾滋病发病数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原标题:湖南卫计委:大学生艾滋病患者8年上升37倍湖南省卫生计生委11月29日发布的数据表明:自2007年以来,艾滋病在男男同性恋与青少年学生中感染上升较快,已不可忽视。这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学生主要是男性,占90%以上,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比例近70%。对校园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据悉,湖南省自1992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止到2015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详情]
据11月29日报道,一种预防艾滋病病毒(HIV)的疫苗将在南非投入临床试验,如果效果不错,将是对艾滋病的“致命一击”,有可能安全地预防HIV感染。这种名为HVTN 702的艾滋病疫苗由2009年在泰国完成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RV144改进而来,在3年半的临床试验期间,RV144的有效性为31%,是迄今第一种能为部分人提供保护效果的艾滋病疫苗。研究人员希望,HVTN 702能提供...[详情]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一项最新研究显示,2004年至2015年间,欧洲新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约六分之一年龄在50岁以上。...[详情]
11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全国15至24岁新增报告艾滋病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感染的青少年人数比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