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头约定的合同 个别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营者出于企业自身需要,在招聘时故意不与求职者订立劳动合同,仅作一些简单的口头约定。由于求职者大多数极为珍惜这一就业机会,一般不敢对此提出或坚持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如此,一旦出现纠纷,求职者权益就将受到损害。我国《劳动法》第19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合同订立……”,因此,口头约定合同在我国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 二、显失公平的合同 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其约定条款明显倾向用人单位一方,此种情形目前相当普遍,应引起求职者的重视。求职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一定要逐条审查,对一些不合理、显失公平的内容...
旅游合同属于无名合同类型。 从内容上分,在《旅游法》颁布前,可分为包价旅游合同、自由行旅游合同和代办旅游合同。《旅游法》颁布后,自由行旅游合同已归入包价旅游合同中,目前,旅游合同分为包价旅游合同和代办旅游合同。 旅游合同的类型。 从形式上分,可分为书面和口头旅游合同形式; 从地点上分,可分为国内与境外旅游合同形式; 最重要的是从内容上分,在《旅游法》颁布前,可分为包...[详情]
在生活中经常有发生利用房屋买卖合同诈骗案例,甚至个别不法分子公然冒充他人、伪造他人身份证件,进行诈骗活动,使受害人遭受财产损失。那么...[详情]
违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单位损失,是否应负赔偿责任?入职时欺诈,用人单位该如何维权?今天上午,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劳动争议案件典型案例,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2012年5月31日,吴某持伪造爱国将领张学良系其曾祖父的台属证,冒充张学良曾孙,向贸易公司应聘办公室主任,当日即被录用。吴某工作至2013年4月2日辞职,其间,贸易公司未与吴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吴某诉请贸易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5万元。一审法院判决贸易公司支付吴某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0万余元。宣判后,贸易公司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为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记者特意向宁波象山县人民法院了解劳动者最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和解决办法,结合案例,与大家说说和劳动者权益密切相关的几个热点小知识。劳动合同不给签,员工索赔双倍工资2015年9月,55岁的老陈开始替象山某公司收鱼货,当时双方未就合同的相关事宜进行商谈,也未签署劳动合同,只是口头约定了年薪85000元。在老陈替该公司兢兢业业收鱼货的时间里,却并...[详情]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秘书长谭铁牛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向记者表示,总体来说,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可以用“国家重视,态势喜人,差距不小,前景看好”形容,面临着众多发展机遇,人工智能的未来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人工智能进入了新的春天,这是现状。”谭铁牛指出,有人...[详情]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详情]
近日,继山东一博士男子半躺在高铁上“霸座”被曝光后,8月22日凌晨,从深圳开往青岛的T398列车上,返校的女大学生小晴(化名)也遭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