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置工作安全知识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的较好办法。发生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地震发生后第一位的事情是自救和互救,这样能赢得宝贵的时间,一般自救互救率为40%-80%。在废墟中挖出伤员首先要确定头部,快速、轻巧暴露头部,清除灰土,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立即人工呼吸,不能强行硬拉。 急救原则 1、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 2、处理创伤性休克。 3、处理完全性饥饿。 4、外伤止血、包扎、固定。
-
崩塌的应急处置
“防”就是在崩滑体险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前采取预防措施,制定防灾预案,落实预警措施。,地质环境因素中边坡岩体长期受强烈构造挤压作用及强烈风化、卸荷作用影响,高陡边坡岩体内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是该边坡崩滑的主要因素;连续降雨的影响是边坡崩滑的重要诱发因素。崩滑区岷江河谷切割深,地形坡度陡,边坡出露基岩强度不均,受到茂汶断裂强烈挤压错动的影响,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结构以镶嵌碎裂结...[详情]
-
硫磺中毒的应急处置
硫磺中毒的应急处置: 1、皮肤接触,要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要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有刺激症状时,用2%~3%硼酸溶液洗眼,再用可的松眼液滴眼,并涂用金霉素眼膏。 3、吸入中毒,要让中毒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4、食入中毒,给与洗胃,催吐。 5、昏迷者立即予加压给氧,并予10%葡萄糖液500ml ...[详情]
-
-
泥石流的应急处置
泥石流与滑坡、崩塌不同的地方就是流动,其不仅能够流动,而且它的搬运能力,浮托能力也非常强大。泥石流的应急处置是什么呢?和小编一起看看...[详情]
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置工作安全新闻
3月22日上午,河南省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上厕所时发生踩踏事故。濮阳县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22日上午向记者证实并表示,事故导致1人死亡22人入院,目前22名受伤学生仍在医院接受治疗,目前已成立专案小组前往现场调查,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濮阳县公安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另据@中国独家报道 ,截至22日上午11时45分,事故已造成2名学生死亡,20余名学生受伤,受伤学生被送往医院救治。 事故现场多段现场视频显示,在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门口,站着多名行人,警察在小学门口的道路上疏通来往车辆;现场照片显示,一学生躺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7名成年人站在旁边守护。濮...
-
男子找工作被骗违约金 民警及时处置
利用店门前招工广告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冒充招聘人员实施电信诈骗。近日,松江警方接报一起电信诈骗案。2月22日15时许,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泗泾派出所接市民贾先生报警称,自己交了保证金,约定好到店上班,却迟迟不安排工作,怀疑自己被骗遂报警。“接报后,民警迅速到场处置。 经了解,贾先生于2月20日在某网站浏览时看到一条招聘信息,觉得符合自己的要求,便根据信息上的预留联系方式添加了对...[详情]
-
同向行驶的货车与电动车相撞 交警及时处置
2019年1月24日18时30分,燕某驾驶一辆机动车号牌为豫R921**的轻型厢式货车由西向东行驶至新野县歪子镇科尔沁牛业公司西道路处,与同向左转向北行驶乔某驾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乔某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经新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调查:燕某驾驶轻型厢式货车未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车距,在前车左转时超车,未保持安全车速,且未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详情]
-
-
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置工作安全产品
应急手电
当我们进行户外活动遇上没有光源怎么办?这时一支应急手电筒就能解决。应急手电具有防暴、防水、防摔等功能,受到人们的喜爱。...[详情]
周边产品
应急冰袋
应急冰袋无需冷藏或冷冻及任何预先的冷处理,在野外,旅行途中,工作场上,高温作业中及任何急救现场,只...[详情]
应急保温毯
应急保温毯非常重要,人们在许多情况需要保持温暖,防止体温过低导致伤害或死亡。保温毯具有重量轻、性能...[详情]
与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置工作相关的文章
一趟完美的旅行怎么少的了前期准备呢,只有前期做足了准备,旅行的时候才不会状况百出,旅行时各种各样的小状况是不是总是让你变得特别堵心呢,今...[详情]
高速公路应急车道被誉为高速公路的“生命通道”,然而由于多种因素,非法占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在车辆未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方便自己通行,铤而走险,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现象频发,节日期间更是成为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等违法行为的高发期。...[详情]
五一小长假快到了,不少市民准备外出旅游。但外出游玩的同时,也别忘了家中安全。那么,外出旅游如何保障家中安全呢?...[详情]
地下洞穴是‘老虎’,如果不能掌握具体情况,它很容易‘吃人’。一般情况下,洞穴温度会随洞穴的高程和纬度而变化,部分洞穴还存在氧气不足、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情况。所以危险会随时发生,那么洞穴事故如何救援呢?洞穴的常见类型和特点 洞穴是自然形成的人可进入的地下空洞,通常由水的溶蚀、侵蚀和风蚀作用而成。洞穴是地球自然景观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亦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详情]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