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震知识介绍: 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那些曾发生在居民区,尤其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地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使不少人心理上蒙上一层恐惧地震的阴影,甚至谈震色变。一次地震,从感觉到震动到房屋倒塌,通常只有十几秒的时间。在这十几秒的时间里,无论是跑出去还是就地躲避,都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会。经验表明,震时就地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较好的办法。避震时要重点保护好头部、颈部、眼睛、口、鼻等身体重要部位。 二、介绍几种可以简单辨识的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
要是震感不是很强烈,而且所住的楼层较低的话,应及时带孩子迅速地离开,以最佳路线撤离到空旷安全的地带。 要是震感很强烈,则不宜地往外逃,最好和孩子就地寻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例如厨房、卫生间、房间的四角、坚固的桌子底下等进行躲避,楼内最危险的地方是阳台和窗下。 要是地震发生时由于慌乱而往外跑,甚至慌不择路,从窗户或阳台上跳下去,结果往往是摔伤或摔死。 要是在平房,要迅速钻...[详情]
(一)教孩子掌握一些地震的前兆 将一些人们长期以来总结出来的自然界和动物界的反常现象,编成儿歌教给孩子。如:骡马受惊不进圈,家禽惊叫飞上树,蛇儿冬眠早出洞,,猪不进圈往外逃,老鼠搬家到处跑,大震之前狗乱叫。 (二)教给孩子避震的知识 1、在学校中怎样避震 首先教育孩子地震时不要惊慌,要听从老师指挥。正在上课时,要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也可就近躲到空间狭小并有管道...[详情]
中小学生在地震发生后总是不知道怎么办,所以说掌握中小学生防地震安全教育是很重要的。...[详情]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指出,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出台《纲要》,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该负责人指出,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不同地区和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一,相关专门力量还没有配备到位,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科学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等,...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15日发布声明指出,有不法分子冒用该机构印发“关于转发《试点高校网络教育2017年秋季招生专业学费上调工作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074号)”,文中所提相关专业学费上调事项为虚假内容,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广大考生切勿轻信虚假宣传,谨防上当受骗。【传言】有机构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名义印发“关于转发《试点高校网络教育2017年秋季招生专业...[详情]
去年11月教育部发文规定,自2018年起,普通高等学校将不再举办本校全日制教育专业范围外的学历继续教育,没有举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再举办专科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正值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的报考咨询季,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赶“末班车”去拿名校专科学历的报名人数陡增。同时,全国各重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招考政策日趋收紧,多地多所大学的学历继续教育已经停办。政策教...[详情]
“高中辛苦三年,上大学就轻松了!”不少家长或中学老师常说的这句话将变得不合时宜。今年6月底,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详情]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针对本报记者关于“一些高校到处高薪挖人的恶性人才竞争现象”的提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表示,将对此采取多种措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