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1条规定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行为偏差孩子的父母或忙于工作,或缺乏教育知识,没有恰当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湖南三名少年劫杀教师案件中,刘某亲生母亲离家出走,生父身患残疾,赵某父母都在服刑,孙某父母均在外打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在轰动一时的北京奶西村少年暴力事件中,施暴人程某的父亲长期远赴湖北从事建筑生意,母亲虽然在北京搞装修,但因与儿子沟通不畅,一个多月的时间都不知道儿子在哪上班,住在哪里。 ...
1、《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2、《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详情]
《未成年人保护法》共有七章56条,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立法国的、依据,立法对象和基本原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分别规定了保护主体的保护职责、内容和手段;第六章法律责任,主要规定了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未成年人的请求权利以及行政复议的内容;第七章附则,授权制定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以及生效的时间。 由于未成年人在其成长...[详情]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0号主席令公布...[详情]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孩子的人身权益应得到保护,那么,未成年人保护法如何保护受家暴儿童呢?...[详情]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但关乎家庭幸福,也关乎社会安定。2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分组审议,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中,有关校园安全、网络沉迷等热点问题,委员、代表们提出了更多的建议。建立欺凌防控制度 全流程把控风险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但校园欺凌现象仍时有发生。修订草案首次对学生欺凌作出定义,首次提出学校要建立欺凌防控制度,全流程把控风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刘海星:建议充分运用此次修法的机会,将预防和整治校园欺凌纳入法治轨道,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帮教和惩戒,切实提高教...
17人遇难,5名消防官兵受伤,其中1人重伤。这是惠东“2·05”火灾令人伤心的数字。“9岁男孩在商场玩打火机引发火灾。”通报一出,一片哗然。 “无聊的中国式熊孩子”,有人马上发朋友圈,也有网友吐槽。一个原本形容孩子调皮、岁数小、不懂事的网络用语,现在成了搞破坏、不守规矩的代名词。从用小石块和混凝土块向高速路上过往汽车投掷取乐致一人不幸身亡的16岁少年,到模仿动画片“烤羊肉”将兄...[详情]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未受有效保护 上网面临不良信息侵害当前未成年人已成为网络使用生力军,有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中有高达80%的比例是受互联网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内容影响诱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表示:未成年人上网面临不良信息的侵害,个人信息未受有效保护。他建议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未成年人信息安全保护条款,推行网络信息分类分级制度等有效...[详情]
2017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共提交了七条建议。...[详情]
原本用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条款,竟然成了一些未成年人胆敢犯罪的凭借——他们不仅对法律失去了应有的敬畏,反而觉得法律不过如此,而且可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