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年轻人强调自我,探索自己想要的生活,老一辈人却更重视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他们年轻时要建设国家、养家糊口,被工作和家庭需要着。年轻一代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容易彷徨迷失;老年人当干不动了、不再被需要时,就会感到价值缺失,陷入深深的自责。我们以往认为,退休就要好好休息,老人最好别折腾。事实上,人活于世还是需要有些事情做,有劳有逸才不会感到空虚和无趣。帮老人找到自己可以去做、喜欢去做的事,充实起来,才是找回价值感的途径。 子女不妨根据老人的爱好,帮他们报老年大学、找回年轻时的兴趣、结识气味相投的新朋友。有条件者还可以为父母准备固定的活动室,让他们把朋友聚到一起活动。还可...
1、热爱工作 工作不仅是维持生计,更是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打拼。研究发现,乐观者会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即便退休,老人仍会把之前的工作热情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2、不断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案头参考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善于利用特长,不断创新的老人,幸福感持续时间更长。比如擅长烹饪的老人,为家人准备一道新菜,爱艺术创作的老人参加艺术作品展等...[详情]
人到老年易发生心理问题,尤其是产生孤独感。“出门靠自己,家门靠子女”,作为子女,应该如何帮助老人排解孤独感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详情]
随着刘洪斌“虚假医疗广告”事件浮出水面的是我国老年人安全用药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购买涉嫌虚假宣传医药产品的人群中,不乏老年消费群体。由于健康意识增强、防范意识较弱、内心寂寞等原因,老年群体容易被一些伪专家、药贩子盯上,成为其牟利的对象。 夸大宣传、“名医讲座”、 药品推销员 骗你没商量记者发现,一些老年人喜欢到医院、药店“点药”吃;一些老年人掉进“药品”推销员请客吃饭、送礼的“温情陷阱”,冲动购买高价产品;还有一些老年人热衷观看电视养生节目,相信“养生名家”推销的“神药”,被骗去钱财。医药销售代表打温情牌,温柔攻陷老年人。“叔叔阿姨,我们公司请了著名的专家举办名医讲座,邀请你...
一位曾从事电话销售的人士透露,这群骗子以往是通过传单或者电话等方式联系,然后让他们前往某个固定的经营场所。不过骗子发现,这些场所地处繁华地带,容易泄露风声。于是他们开始变换套路,先将老人集中至某个地点,再一起前往处于郊区的观光园,躲避了被打击的风险。面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今年又有了最新套路。记者调查,推销者为逃避官方打击,开始变换经营场所,通过电话先与老人约定,再派车将...[详情]
护理员到了居民家先扫一下二维码 护理员帮老人做按摩 护理员打扫卫生全省失能老人42.6万,85.5%愿意在家里养老;失智老人12.7万人,66.8%愿意在家里养老;慢性病老人1222.3万人,80%左右愿意在家里养老……江苏省民政厅近日发布《江苏省2016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这一组数据引发关注。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在家如何养老,一直是困扰社会的难题。家人照...[详情]
8月18日以来,大连 705 路的公交司机穆师傅,在抖音上火了!这段点赞量超过 3000 次的视频,拍摄于沙河口区西安路商圈的公交车...[详情]
今年五月份以来,郑州市公安局须水分局案侦大队先后接到辖区几位老年人报案称,自己的随身佩戴的金手镯、金项链或金耳环被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