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辐射的分类 辐射按效应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电离辐射是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或粒子辐射(如α、β、高速电子、高速质子及其他粒子)。而波长大于100纳米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水和机体组织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如光和超声波等。 关于电离辐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mSv/年。国际标准《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IAEANo.115)》及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对公众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
wifi辐射属于非电离性辐射,使用wifi上网的电磁波波段一般从2.4ghz到5ghz,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除非是较大强度时,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伤害。 手机辐射频率一般在30-3000mhz之间,根据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于公众“在一天24小时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值应小于12伏/米”。 手机wifi上网的吸收几率只有使用手机接...[详情]
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是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强制...[详情]
目前人们对转基因食品争议比较大,我国也比较重视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那么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意义是什么?下面和佰佰安全网小编了解下吧...[详情]
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以145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该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发展核事业,必须保障核安全;保障核安全,必须完善核安全立法。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也与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公共利益休戚相关。核安全法作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核安全、应对核事故、保障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我国的核事业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作为我国首部核安全法,此次新制定的核安全法贯彻落实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从高从严核安全标准体系,为实现核能...
北京3月3日电,“据相关统计,国内市场90%的药物没有儿童剂型,市场上流通的3000多种药物中,适用于儿童的不到2%,儿童专用药品严重缺乏,成为困扰儿科医生及整个社会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冬竹在京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她建议必须强化儿童用药的研发与监管。雷冬竹总结了儿童专用药品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我国儿童药物剂型欠缺,不同年龄段儿童适合的药物剂型...[详情]
近年来,“互联网+订餐”带来新的用餐体验,但无证经营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加强对网络订餐平台的监管这一问题,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的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蔡建国拟递交一份题为《关于对网络订餐平台监管的建议》的提案,建议网络订餐平台提高餐饮商户的入户门槛,并建立入户餐饮单位信用评价体系,同时积极配合工商、民政、食药监局等多部门联动审核。提案还建议网络订餐平台上设...[详情]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8月22日在京召开座谈会,贯彻落实《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详情]
福州市日前正式启动“百千万”工程,万家中小餐馆年底升为B级。从市食安办获悉,3年内,我市还将推出多项举措,着力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