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法》是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于2015年12月27日发布,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当前,针对中国的暴力恐怖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是法制国家。制定反恐怖主义法是完善国家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依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是十分必要的。 2011年10月1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
一要加强反恐工作。把做好地铁入口安检工作作为有效防止恐怖活动发生的首要环节,同时细化安检工作流程,提升地铁安检质量及水平。 二要打造平安地铁。立足我市地铁实际特点,合理规划,科学布警。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地铁交通环境。 三要主动协作配合。地铁分局要切实加强与地铁办的协作配合,积极争取在反恐装备、安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不断夯实地铁安保工作...[详情]
反恐怖主义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3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反恐怖主义法共十章97条,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该法对恐怖主义作出明确定义,即“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根据该法,国家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反恐怖主义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
原标题:我国出台反恐怖主义法 将反恐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3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反恐怖主义法共十章97条,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详情]
2015年6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网络安全法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研了解各方面立法需求的基础上,拟定了网络安全法草案。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郎...[详情]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昨日正式发布,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详情]
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