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封闭 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绪失控 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
(一)以政府积极改革制度为起点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要从政府入手,政府要积极改革户籍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其一,政府的底线是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其二,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详情]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 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年龄多处在7—14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详情]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吧。...[详情]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详情]
近日,笔者回乡下老家,邻家一位老大妈谈及其孙子时一脸忧虑。问其故,原来她的儿子儿媳都常年在外打工,十岁的孙子平时都由她看管。由于孙子比较顽皮,学校一放假,他就整天在外面疯玩,不是在河里洗澡、抓鱼、摸螺蛳,就是满山乱跑,根本管不住。老大妈说,万一出了什么事,到时真不知道该如何向儿子儿媳交代。听了老大妈的一席话,笔者也觉得很在理。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每到暑假,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更是令人堪忧。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缺乏到位的监管,因此很容易发生溺水、交通、触电、摔伤骨折等事故。笔者以为,作为孩子的父...
我国39.1%的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中,3个家庭抚养1个孩子,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已成为主流。在城市孩子集中一切优势资源抢跑的前提下,农村孩子,尤其是那些父母不能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现在虽然努力紧紧追随,但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不同的起点,却要面对相同的中考、高考、就业等竞争,那么,他们的未来,需要付出多少汗水、艰辛的攀登,才能达到期望的高度?全国妇...[详情]
深山里留守儿童的心声:赶紧开学吧八月十三日,黔江区舟北街道箭坝村,也许我们只有祝福小念能够像这样乐观、坚强地走在人生的路上。8月13日早上6点,黔江舟白街道箭坝村。碧绿的阿蓬江面倒映着缓缓升起的朝阳。早起的村民正在收拢头晚放下的渔网,江面上荡起一阵阵涟漪。11岁的魏小念就住在江边,随着太阳一道起床了,她刚将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爷爷奶奶也起床下楼了。“早上吃什么,我来做。”小念抱来...[详情]
在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留守儿童之家内,一群7至12岁的孩子们正围在一个四方桌子前,挤在一起看课外书,屋里坐不下,有的干脆捧着书坐在门...[详情]
在此次调查的11个省(市、区)中,留守儿童的父母有43.3%都在“省外”打工,在 “本省其他市”打工的人数所占比例为21.9%。此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