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主要包括肿瘤细胞表面受体,参与血管形成、信号转导、凋亡、细胞周期调节等过程中的分子,以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分子靶向制剂主要分为两类: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 目前发现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靶向性受体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抗肿瘤疫苗、基因治疗等。可惜的是这些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的用于卵巢癌。 据反映,靶向治疗相对于其他的传统疗法是不错的,靶向治疗最常用的的药物是鲨克胶囊,它在抑制肿瘤血管阻断方面发力。已有效针对肿瘤病灶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有临床试验证明,有全国抗肿瘤转移指导中心推广使用。 然而...
很多广告在宣传靶向药的时候,只强调其精准杀癌细胞,避谈副作用,然后花大笔墨渲染化疗的可怕。这也使得患者陷入“靶向药是绝对安全”的误区。 靶向药同样也有副作用。分子靶向药物并非真如射靶一样,百分百射到那个靶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交叉点,控制肿瘤的分子信号通路也有交叉点,靶向药对身体多少都会有影响。其常见副作用有脱发、皮疹(手足综合症)、恶心呕吐、出血,以及高血压等对心脏产生...[详情]
所谓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肿瘤发生的位点,采用能够与该位点特定结合的药物,准确而定向的攻击肿瘤细胞。它以病变细胞为靶点,相比化疗和放疗等传统治疗而言,具有“精确制导”的特点,能够分清“敌我”,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因而毒性更低,没有传统化疗药带来的脱发、贫血、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反应。 然而,靶向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乳腺癌患者,它主要针对HER2阳性乳腺...[详情]
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那么,发烧靶向药物对老...[详情]
每当到了冬季很多人都会去药店购买冻伤药,那么防冻药能和杀菌药混用吗?接下来佰佰安全网为你解答,请各位仔细阅读下文。...[详情]
10月15日,一篇《杭州发往四川的救命药被快递至昆明:人没了,药还在路上》的新闻报道引起大家的热议。律师称,此事快递公司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快递救命药 人没了药还在路上有媒体报道称:10月6日,杭州的王先生接到老家四川阆中的电话,说亲戚因脑干出血、高血压病在医院抢救,病情危急,急需一种叫“申捷针”的特效药,但这种药在阆中买不到,家里人让他试试在浙江能不能买到。10月9日,王先生委托同事花了3200多元买了10支“申捷针”,考虑到是救命药,当天下午他就选择了用快递把药品送回老家。他还让买药的同事跟工作人员强调:“这是抢救病人的急需的药”。接单的快递员承诺4天以内可以送达。10月...
“万能药”阿司匹林险成“夺命药”“我爸要不是听信朋友圈的什么‘保命指南’,自己胡乱吃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危在旦夕。”日前,24岁的崔女士守在武汉亚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外哭红了眼睛。她的父亲因突发最凶险的主动脉夹层,却听信朋友圈里的“保命指南”服下阿司匹林,没想到反成了“夺命药”,经过紧急抢救才保住性命。昨日,崔先生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听信网上“保命指南”加重病情9月29日深夜...[详情]
2014年的“冰桶挑战”活动让渐冻人这个群体获得了空前的关注,但更多的罕见病患者群体,仍处于隐身状态。同时,针对罕见病的药物,市场极小,因此药品成本相对较高,药企从收益成本考虑,研发态度也并不积极。业界将罕见病药物称为“孤儿药”。在中国,绝大多数“孤儿药”均未纳入医保。患者用不起药甚至无药可用,药企无利可图,更无研发动力。没钱买不起药,有钱买不到药,近年来已出现数起罕见病患者群...[详情]
一盒仅售7.8元,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很多家医院难觅踪影,而“黑市”上却卖到4000元。...[详情]
国产抗癌新药研发落后,进口抗癌药价格高昂,这直接影响到国内患者治疗时的决策:一些患者听信代购,使用渠道非法、质量不可控、缺乏医生临床...[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