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众酬概念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都因为不了解详情,仅仅因为受到高额收益的诱导而被骗,这其中不乏一些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接下来一起来看一组相关案例。
现如今,众酬概念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都因为不了解详情,仅仅因为受到高额收益的诱导而被骗,这其中不乏一些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接下来一起来看一组相关案例。
案例回顾:
近日,深圳市民刘先生向媒体反映,自2011年起,顺德北滘人周某打着顺德某知名电器集团财务总监的幌子,以集团项目投资需要、汇票承兑等名义,在深圳、惠州进行集资,总额达超10亿元。2014年10月,因无法兑现利息,刘先生等投资人才发现周某财务总监身份造假,集资行为涉嫌诈骗。
案件诈骗流程:
“她自称是顺德当地某知名电器集团的财务总监,还带我们到企业厂区和研究所实地考察过,再加上朋友介绍,所以没有对她的身份产生怀疑。”深圳居民刘先生告诉记者,2011年,他通过香港一位生意上的朋友介绍,认识周某的朋友关某,又经关某介绍,与周某结识。据刘先生回忆,当时关某称周某为顺德一家知名电器集团财务总监,因公司购买原材资金周转,需要大量资金,“他们承诺的月息是3分,关某对周某的身份吹得很大,说她与老板关系不一般,我就没怀疑,拿房子抵押贷款,往周某账户赚钱。”
刘先生称,周某收款后也与其签署了一份协议,但协议上仅有周某个人签名,并无集团公章。“我提出过异议,她说集团盖章需要走程序,太麻烦。因为后来她按时兑现承诺的利息,我就没有再怀疑。”刘先生称,不久,周某与关某又告知集团出具的汇票,可以由刘先生出资承兑,然后从中赚取利息。刘先生上网查询,发现关某所称的电器集团财务总监并非周某。“面对质问,关某称周某为该集团老总控股公司的财务总监,而周某也向我的妻子暗示,她实际上是老总的情人。”刘先生称,他信以为真,就继续往周某提出的融资项目投钱,“除了两套房抵押的贷款,在亲戚、朋友手里筹集的钱,前后共投入近9000万。”
佰佰提醒:
要知道高收益的背后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在现今时代,对于一些众酬行为事实上并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因而人们在选择这种投资方式时应当慎之又慎!
对于冒充高管进行诈骗的案件,不要受到对方的装扮等影响而忽视合同的重要性,对于案例中没有公章的合同错误更是万万不可取,没有哪个靠谱的高管会连盖有公章的合同都拿不到的!
责任编辑:黄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