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警惕父母勿用语言冷暴力扼杀了孩子们的童心

2015-07-15 17:39:49
1682人阅读
导语: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而低龄语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

最常用的杀人武器是什么呢?心理研究表明:暴力语言可能成为最平常的杀人武器。它来自“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是猪脑子吗?”“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笨”、“没大脑”、“白痴”……诸如这些,我们似乎还很熟悉的训斥。

其实,我相信绝大部分父母是真心爱自己孩子的,但他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使用了语言冷暴力。家长望子成龙,孩子的行为却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家长情急之下,可能就会随口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做题怎么不动动脑子”。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家长随口的一句贬低、嘲笑孩子的话,却能够对孩子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颤动?

案例一: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借条男孩”,今天看到曾经的借条男孩小标离家出走的新闻,我颇为诧异,一个那么乖的孩子怎么会丢下唯一的妈妈离家出走?原因是因为考试成绩差,被妈妈责骂,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徒步7小时走到已过世的爸爸老家。

案例二:

女儿考试数学没考好,母亲不仅责骂,还用拳头在女儿背上捶了两下,女儿留下"告别信"离家出走,如今下落不明,母亲伤心不已。

案例三:

台湾三姐弟和妈妈(父母离异,孩子跟爸住)在公园玩得很开心,三姐弟返家后太调皮,遭爸爸责骂,三姐弟认为妈妈比较好,决定离家出走找妈妈。由姐姐(5岁)牵着双胞胎弟弟(3岁)徒步5小时走了近4公里,只差几百米就快到生母住处。

以上新闻案例告诉了我们语言冷暴力的恐怖。不过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不仅仅是大声的谩骂,对孩子使用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佰佰安全网提醒父母恶意地拒绝与孩子说话,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都可以认为是语言冷暴力。

语言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儿童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的。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就会将家长不经意的这些话语放大,认为爸爸妈妈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从而产生一种愤怒、逆反的心理,这种不良的心理将影响孩子的待人接物,日后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甚至穷凶极恶的人。

而有的孩子性格有内向顺从的倾向,一旦遭受到她最信任的人——爸爸妈妈的语言冷暴力,可能就会将他们的嘲笑、谩骂转化为一种心理暗示,认为我就是笨的人,我就是懒惰的人,我一无是处,不受欢迎……这种自我否定、怀疑、消极的情绪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是毁灭性的。

拒绝语言冷暴力,佰佰安全网提醒批评教育请低声说话!

在此,佰佰安全网提醒:对于教育孩子“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来说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今天小编在此汇总了3条小建议,希望能帮助倒各位爸妈。

1、降低声调,让孩子更集中注意力听

大声骂没有效果,不妨试试降低你的声调。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还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

2、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性格

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运用适当的措词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思。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等。

3、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运用正确的声调、语气和措词外,家长还要注意把你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责任编辑:李寅子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