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很多朋友都提前买了粽子,一方面为了解一下口馋,另一方面,提前享受一下过节的气氛,但有些朋友,却因为饮食注意,吃粽子吃出了病,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端午节吃粽子,本来是一件欢欢喜喜的事情,但是如果忽略了吃粽子的禁忌事项,饮食上不加以节制,很容易把身体吃出毛病,在过节时候健康受损。
案例一:吃粽子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湖北的黄老汉,67岁。前天一口气吃了两个蛋黄粽,没多久胸口发闷,透不过气,经诊断是吃粽子引发心绞痛。医生介绍,粽子中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含量很高,且糯米黏性大,难消化,导致血糖增高,诱发心血管病。
案例二:吃粽子易引发消化类疾病
前几天,王小姐单位发了盒粽子,妈妈也从老家带了些粽子。租的房子里没有冰箱,得抓紧吃了,不然天热坏掉。于是,早饭是粽子和牛奶,中饭是粽子,晚饭又是粽子,连吃了2天,肚子就不舒服了,腹胀得厉害,一检查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生称,胃病和肿瘤患者,大都胃肠消化吸收功能较弱,粽子易造成消化不良,从而产生过多的胃酸引起腹痛等,甚至可诱发或加重原有的胃肠道疾病;糯米属于精制白米,食用后易升高血糖,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尤其是豆沙味、红枣味等甜味粽子;肉粽、蛋黄粽大多高油脂、高胆固醇,不适合心脑血管患者吃,否则易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
佰佰提醒
粽子是高糖、高脂食物,正常人稍微多吃点还挺得过去,而且少量食用糯米还有暖胃、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但胃肠功能不好,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还是少吃为好,否则身体吃不消,因食而病就不好了。
责任编辑:胡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