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高地震伤亡率令人心痛,我们该反思什么?

2015-05-19 13:42:03
8331人阅读
导语:

2015年5月12日,正值汶川地震发生七周年之际,尼泊尔在4月25日发生8.1级地震后,当日再次发生7.5级大地震,到现在为止,两次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已超过8200人。死伤人数为何如此之多?除了地震灾害发生本身的不可控原因外,我们需要认识到,地震发生前后,可能带来哪些次生灾害,在预防和救援上,我们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把地震灾害降到最小。

2015年5月12日,正值汶川地震发生七周年之际,尼泊尔在4月25日发生8.1级地震后,当日再次发生7.5级大地震,到现在为止,两次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已超过8200人。死伤人数为何如此之多?除了地震灾害发生本身的不可控原因外,我们同时需要认识到,地震发生后,可能带来哪些次生灾害,另外,在预防和救援上,我们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把地震灾害降到最小。而且,地震专家称,2015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9次,进入地震高发期,因此,大家的防震自救意识更是亟需加强。

高地震伤亡率令人心痛,我们该反思什么?

近年大地震案例

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大地震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3·11东日本大地震

地震的发生率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1900~1986年间地震死亡人数占在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8%,其中中国的地震死亡人数最多,占42%,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能力差,人口密集。统计表明,约60%的死亡是抗震能力差的砖石房屋倒塌造成的。

我国地震进入活跃期

今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9次;2014年,我国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1次7级以上地震。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张晓东介绍,全球地震活动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0级地震为标志,进入了地震活动的高发期,到目前为止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5次,9级以上地震2次,呈现了类似20世纪前半叶全球大地震多发的状态。地震专家研究分析认为,目前的地震活跃期还没有马上结束的迹象,未来几年还有继续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6级以上强地震活动可能会比较频繁,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位于南北地震带和新疆天山地区,地震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古今中外地震伤亡数据大对比


1、我国古代灾害最严重的地震:1556年1月23日,即明嘉靖三十五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83万人,此次地震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端严重的一次,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

2、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发生在南美智利的地震,震级达到9.5级,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52917死亡,117982受伤。

3、我国引起水灾的大地震: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中日大震世纪对比 百姓意识是关键(一)

中日大震世纪对比 百姓意识是关键(二)

中日地震90年对比 国民教育差距惊人

发生地震的原因?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科学家把地球表面分为六大版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就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地震带,比如汶川大地震和尼泊尔地震就是因为印度洋版块和亚欧版块交界处的地壳运动挤压碰撞造成的。

地震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等都引发大火,关东地震中死亡14万人当中,约10万人因火灾死亡。

那么,如何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及自救?佰佰下面给大家支几招

减少地震火灾,须把握三次关火机会

地震引发家庭火灾危害大,6个方法来预防

5·12汶川地震 造成哪些次生灾害

应对地震次生海啸 我们应当如何实现自救并逃生

遭遇震后泥石 流 佰佰教你如何安全自救

面对次生水灾 有何预防应对之策

地震前的征兆有哪些?

灾害性强的大地震在发生前,往往都有征兆,如果我们能熟知这些震前征兆,就可以做好预防工作,把地震可能带来的灾害降到最低。

地震发生前的相关征兆,你知道多少?

地震前有预兆多了解能救你一命

发生地震时如何应对?

1、地震来时,如何自救逃生?


作为普通人,面对地震等特大灾害,大家应该记住一个原则,就是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躲避时,要躲到空间小,有坚固支撑的地方,如厨房、墙角处等三角地带。

尼泊尔地震伤亡惨重 不幸遇到地震自己怎么办?

家中地震后如果被埋,自救前呼吸畅通最紧要

地震后急救相关知识汇总 关键时刻救命

开车时遇到地震该怎么办?佰佰为您支招

2、地震后,如何快速救援身边被压埋的人


地震时,大量房屋等建筑物倒塌,使得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快速逃出,如果自己有幸逃生,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找到亲人并进行救援呢?

被地震压埋的人,如何能快速找到施救?

地震后,互救须谨记6点

地震专业人员救援到来前,该如何救助亲人?

地震后被压埋人员救助注意哪些事项

3、地震后,我们最需要做什么

地震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食物受到严重破坏,心理难免会焦虑,再加上饮食不能保证,各种疾病更是会接踵而来,那么,地震后,当地灾民及救援部门,应该怎样从心理、饮食、防疫上做好应对呢?

地震后心理应对

消除灾后恐惧:佰佰分享灾后救援心理相关疾病的防治小方法

地震后安全心理“决堤” 灾后多出现恐慌心理更应当“救援”

地震后卫生防疫

地震后疫情四起 佰佰教你如何预防疫病头号杀手肠道传染病

地震后传染病肆虐 佰佰分享灾区常见疫病种类

灾后蚊虫成主要疫病传播源 佰佰教你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

灾后传染病预防之道:教你如何预防人畜共患病

地震后饮食注意

地震后饮食 量充足营养均衡是基本

地震后饮食更要注意卫生 山泉水忌乱喝

地震后预防腹泻 须抓好饮食用水卫生工作

降低地震灾害,国外优秀的抗震经验值得借鉴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发生的国家,但是与其它国家相比,在同等震级下,伤亡却最小,这与日本重视地震自救知识普及、房屋抗震能力强等原因是息息相关的。下面,佰佰和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日本有哪些优秀的抗震经验可以学习。

日本人地震前准备篇经验谈:日本人防震抗震家居用品

揭秘日本何以成为世界地震最低伤亡率国家 效率救援是后盾

日本发生6.6级的大地震无伤亡 解析日本会出现地震低伤亡的原因

日本的地震为何高震级低伤亡?建筑质量过关很重要

揭秘日本之所以地震出现低伤亡原因 完善的公共服务做保障

日本频频上演地震零伤亡奇迹 看看日本人是如何抗震防震的?

预防地震,须从日常小事做起

从国外优秀的地震应对经验可以看出,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的快速响应,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把预防地震这种意识深化到每一个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他们无论身处哪个角落,都能从容面对地震的到来,在有效的时间里快速逃生。所以,未雨绸缪,加强抗震知识普及才是降低地震灾害最好的措施,每一个人和地震减灾部门都应该时刻记挂心上。

地震前预防,这些日常小事不可马虎

购买抗地震新房,要做到四看

家里装修时如何能做到预防地震?

做好家中地震突然发生的预防工作,危急时方能快速逃生

4样家具地震时最易伤人,装修如何预防?

吸取经验教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震伤亡高的现状

也许,对于阻止地震的到来,人类显得无能为力,但是,对于减小地震带来的伤害,人类能做的却有很多。从国内外多起地震的伤亡破坏性来看,我国在防震减灾方面,从个人到相关部门,虽比以往有进步,但却经验不足,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我们需要了解原因到底在哪,多向国外学习优秀的抗震经验,总结以往抗震救援工作的不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生于忧患,日本人的防震意识是如何练就的?

2、地震之所以伤亡大,房屋抗震差是关键原因

3、民间救援力量,理智救灾比热心更有意义

防震救灾相关法规

日本防震抗震现行的《建筑基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地震知识扩展阅读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多次大地震,给很多家庭造成了无可挽救的伤害,所以,为了更好的守护我们的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一些地震预防、地震逃生、地震自救等安全常识。下面,是佰佰安全网为大家分享的地震相关安全常识,以及一些对大家遇到地震时有帮助的地震救援产品:

地震预防:地震前预防常识汇总

地震逃生:地震时逃生用常识汇总

地震自救:地震时自救常识汇总

地震产品:地震相关救援产品汇总

地震专题链接:鲁甸大地震

责任编辑:胡玲玲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