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

当今社会对化学的重视程度、应用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然而化学在给人类带来巨额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引起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那么,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呢?让佰佰安全网来告诉您相关的生态破坏安全小知识吧!

什么叫做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是同一等级的词,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原理造成的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生态的损害,严重时会造成生态破坏。而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的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上短期内不可恢复的破坏,比如食物链的断裂,某个物种的消失,等等,以至于无法正常维持生态系的稳定性的破坏

也就是说,环境污染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短期;生态破坏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长期。环境污染强调有害要素超量。生态破坏强调平衡被打破。

根据这样的理解,二氧化碳增多所多无多,不至于使人呼吸困难,更非有毒气体,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属于环境污染。但是它导致地球表面热平衡失调,从而影响生物生存,属于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问题所在

一、 主要生态破坏问题

1、 森林减少

① 表现地区:亚马孙流域

② 形成原因:森林采伐、林地的开荒和采矿 、空气污染 ③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整治措施:立法加强森林的管理和保护;

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2、 草场退化

① 表现地区:北美牧场、澳大利亚牧场、非洲南美洲牧场、亚洲的大部分牧场(中国牧场退化、沙化严重)

② 形成原因:人口的压力使牧场严重超载

③ 整治措施: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实行禁牧、轮牧制度,改游牧方式为牲畜饲养、半舍饲养方式,建立饲草料基地,建

设“草库伦”等。

3、 生物多样性锐减

① 表现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太平洋沿岸、我国东北林区等

② 形成原因: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剧,使物种的灭绝速度不断增加(如滥垦、滥伐、滥捕、滥牧、滥猎、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③ 整治措施:控制人口数量;

立法禁止滥垦、滥伐、滥捕、滥牧、滥猎、环境污染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珍稀动植物;

迁地保护珍稀动植物。

4、 水土流失

① 表现地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尼罗河流域

② 形成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

③ 整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适当的人口迁移。

5、 土地荒漠化

① 表现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撒哈拉沙漠南部

② 形成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直接原因:过度礁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③ 整治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人工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边缘、沙漠边缘退耕还林还草;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治理生态破坏的对策


那么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教育就成为现阶段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培育公民生态法制意识

当前,我国的生态法制体系建设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在生态的保护和监管方面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首先,相关法律部门应该加强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构建更加全面的生态法制框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相关部门要予以严惩,规避在生态环境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加强生态法制宣传,增加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法制意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法制宣传活动,让生态法制意识深入人心,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能够知法、懂法、守法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制保障。

第三,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增强广大环保部门的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法治观念,增强环保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

(二)普及公民的生态科学意识

当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对于生态科学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充分,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向公民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科学意识,让公民能够要充分认识、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发展规律合理的进行科学的生态活动。

课堂教育作为生态科学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的生态科学教育课程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为目标, 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生态科学意识。积极开辟与生态科学相关领域的其他学科学习,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环境意识教育问题。

生态科学意识教育除了在课堂学习以外,还应该展开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倡导科学的生态观,逐步培养公民形成生态伦理意识。使公民能过真正对生态意识教育产生认同感,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互的理念,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宣传和普及生态科学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方式的多样性,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让生态意识的传播能过真正走进每个公民的生活。这样才能过有效的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使我们的生态科学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三)培育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

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统计,世界野生鱼类的捕捞总量1960-1990年急剧增加。然而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总捕捞量停止增长。2002年,在世界19个捕捞区中的9个,鱼类的捕捞都超过了估计可持续产出的下限。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当前人类所从事的生态活动,都没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去做。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其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最大限度的探寻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为了实现这一生态文明的要求,就需要提高公民的生态责任教育。培养公民的资源节约意识,让公民在享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带给我们的巨大利益的同时,相应的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使公民用科学的眼光,理性的角度看待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培养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让公民用生态道德的规范约束自身,自觉的承担起对生态环境的义务。

推行生态责任问责制,对那些对生态环境保护不作为或者蓄意破坏生态环境的个人或集体进行惩处,从而使公民认识到破换生态环境的严重性,及自己应该承担的生态责任。

无论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大家都行明确了解,保护环境是我们如今应尽的义务,并且要将这样的行为坚持发扬出去,让我们的生态环境减少更多的污染与破坏。


责任编辑: 朱文鹏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