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WiFi对个人信息的危险性

2015-01-14 10:00:24 来源: 佰佰安全网 2243人阅读
导语:

现如今,从维基解密到斯诺登“棱镜门”和新近爆料出的“监听丑闻”,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问题被暴露于公众面前,引起了世人高度警觉。

现如今,从维基解密到斯诺登棱镜门和新近爆料出的监听丑闻,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问题被暴露于公众面前,引起了世人高度警觉。人们已愈来愈清晰感悟到,其实信息安全危机就潜伏在我们日常的点滴生活中。所以佰佰小编也想说点要注意的地方,以保护我们自己的个人信息。

WiFi对个人信息的危险性

WiFi 危险性1:接口,会出卖你的信息

今天,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脑等各种设备上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很多接口,诸如音频接口、电源接口、图形接口等等。对于USB这类数据接口,人们早已有了较好的防御意识,而对于其他接口,人们可能不太在意,怎么也不会想到充电”“听歌也会泄密。

其实,所有接口都具备信息传递的能力,只要有电磁波的传输就能承载信息。这一特性在一些电子产品上已经被应用,如通过插在手机耳机孔上就可以使用的刷卡器、吉他效果器等。在2013年的美国黑帽大会上,场馆内给黑客们提供了许多免费的手机充电站,但却无一人使用,这些黑客都心知肚明,充电的同时手机就会被。因此,对于使用这些接口,我们务必都应加以戒备,多留个心眼。

WiFi 危险性2: 免费服务,一个甜蜜的陷阱

如今,无线网络技术已在我们生活中普及,几乎所有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设备都具有该功能,免费的无线wifi服务也随处可见。

须知,接入这些网络自己的设备就已经完全暴露于互联网上。最危险的是,跟你同处一个无线服务网络中的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只需通过一个不足5兆的小软件就可实现入侵、控制一台防备不严的设备,其危险程度不容小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我们享受免费的无线网络服务时,还是应当多想一想,我们的设备做好防备了吗?

WiFi 危险性3: 痕迹,暴露隐私的无形后门

也许,某一天在你上网时,网页的广告端正是你关注已久的那个商品,后来你却发现这一天所有浏览的网页上,都能看到相关的广告。其实这并不稀奇,因为你的上网痕迹早已被人一览无余。这在过去可能还没那么重要,但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事情已经变得不那么简单了。简单来讲,大数据就是通过分析大量看似没有关联的数据来分析得到有用信息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广告商可以通过我们近期浏览的网页痕迹来向我们推荐产品。同理,手机上定位功能往往记录了我们停留最多最久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家庭和单位。如果进行深度挖掘,我们的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各类隐私信息,就都可能全然暴露。

可见,网电信息隐患无处不在,关键还需从点滴生活习惯做起。佰佰小编也在此想对大家说一声:“无论是在多么安全的外界环境,WiFi的危险性往往不会因此而降低,大家应当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我们自己的个人信息。”



责任编辑:黄淑蓉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