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信息安全 > 身份证信息泄露

身份证信息记录了每个公民的详细信息,一旦被非法泄露就很容易给公民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以及危害。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尤其不能随意将身份证信息泄露。

1、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复制你的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身份证的主人。

2、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违反犯罪活动,你可能不明不白被警察传唤或被法院传票通知出庭。

3、账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你的身份证,然后挂失你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使用银行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正常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是没有办法查询身份证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因为,个人身份证信息泄露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网上购物、网购火车或者飞机票、注册某些网站等。就连自己都无法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派出所也就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了。

所以,即使泄露信息也不能确定是哪个方面,即使是知情人也不一定违法侵权,除非是假冒他人信息进行诈骗或者从事犯罪活动,一经发现会还原身份证主人一个清白。除此之外,大家平时需要多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切忌在不熟悉的网站注册。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公民发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或者受到商业性电子信息侵扰的,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必要时可向网络安全事件处置相关机构进行举报或求援。

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将专职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举报热线为“12377”。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前两款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身份证,社保卡等信息是属于个人隐私一但泄漏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将是对自己与家人给你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带来很多不正常甚至会受到法院传票开庭及个人信用度受损。

1、利用身份证找回受害者的网络账号,比如,微信、支付宝账号,以及银行账号和密码,就会导致受害者损失大量钱财;

2、利用受害人的身份证号办理假身份证,然后办理各种银行卡,尤其是办理信用卡之后,大肆恶意透支,给受害人造成名誉以及经济损失;

3、被人拿去作各种会员卡登记,然后被二次卖出,从而更广泛泄露;

4、被一些人报给一些不验证、不认真负责的网吧登记,人家发布了非河蟹言论或上传了某些不解释你懂的大型文件;

5、在某些需要提供身份证信息的网络应用中被人冒用,然后同上;

妥善保管身份证,一旦丢失时及时登记声明,同时立即补办。

每个人都应该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除了必须提供的个人信息、证件以及手续以外,尽量使用简洁或者粗略信息,以防被不法人员利用。

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别人使用。

身份证是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明,不能随意借给他人使用。即便是待办事宜,也只能给自己信得过的人。

身份证复印件要保管好。

身份证复印件要保管好 ,不用的或者是用废的要保管好,不能随意丢弃。使用身份证复印件办事时,最好使用笔标注,表明身份证的用途以及“仅可使用一次,再复印无效”等语句。

网络注册用户名时,尽量不要用自己的身份证信息。

有部分官网注册时需要本人的身份证号码以及电话号码。但是其中有部分官网有可能会盗取用户的身份信息,所以在注册时,一定要谨慎。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