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骗取不义之财,通过虚构消费纠纷,扮演律师等手段,费尽心思将自己的两名好友带入局中。去年7月以来,孙某共计诈骗两人2万余元。
日前,镇江健康路派出所抓获诈骗嫌疑人孙某,为了骗取不义之财,通过虚构消费纠纷,扮演律师等手段,费尽心思将自己的两名好友带入局中。去年7月以来,孙某共计诈骗两人2万余元。
14日,健康路派出所侦办民警告诉记者,今年4月,派出所接到受害人小王报案。小王称,自己被朋友孙某带到镇江一家美容店做美容。此后,孙某告诉自己这家美容店因为消费差价的问题,准备到法院起诉自己。小王一听自己要成被告,心里很害怕,但后来孙某主动表示可以帮她找个律师“摆平”,还会让律师加她的微信。当晚,小王就加了所谓律师的微信。
之后,这个律师以律师费、诉讼费、交涉打点等各种名义,前后收了小王8400元。直至近日,律师又在微信上告诉小王她的“官司”败诉了,且还要小王支付一万多元的赔偿金。小王才意识到不对劲甚至被骗,于是报案。
民警根据小王反映的情况,初步判断,这很有可能是孙某设局实施的诈骗行为,随即警方展开抓捕行动。4月10日,警方根据线索,在镇江梦溪广场附近将孙某抓获。
到案后,孙某交代,他跟小王是从小就认识的邻居,有一次听说小王想找地方做面部美容,而自己正好也有镇江市区一家美容店的会员卡。于是,他就主动提出带小王去,且可以刷卡打折。之后,小王去这家店做美容都刷孙某的卡,然后再把消费的钱转账给孙某。
案发前,孙某听说小王有一次在店里改用了进口面膜,并用现金支付了一千多元的差价给店方。觉得有文章可做的孙某就告诉小王,谎称店家觉得差价补少了,要去法院起诉她,而所谓的律师也是孙某用微信小号假扮的。
就这样,从去年7月份以来,孙某一旦缺钱了,就找个理由通过“律师”小号跟小王要钱,而且还屡试不爽。
此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将女同学张某也拉入局中。同样涉世不深的张某,也成了孙某口中的“肥肉”,半年来他骗取张某共计1.2万余元。
目前,孙某因涉嫌诈骗,已被镇江京口警方刑事拘留,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佰佰安全网提醒市民,不要轻信陌生人,特别是在无法分辨对方身份是真是假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将自己的个人信息示人,包括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个人照片等,否则很容易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贷款、借款等,导致无法偿还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造成经济损失。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慕丹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