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约10年一遇),其中正阳关以上发生区域性大洪水。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26日说,综合考虑降雨、水位、流量和洪量等因素,2020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约10年一遇),其中正阳关以上发生区域性大洪水。7月14日以来,淮河流域出现3次强降雨过程,流域累积面雨量17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89%,列1961年以来第2位。其中上游259毫米,列第2位;中游193毫米,列第1位;累积最大点雨量安徽六安响洪甸639毫米。
受强降雨影响,淮河17日出现2020年第1号洪水。淮河干流河南踅子集至江苏盱眙河段全线超警戒水位,王家坝至鲁台子河段超保证水位,润河集、汪集、小柳巷河段水位超历史。王家坝最高水位29.76米,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2位;润河集最高水位27.92米,最大流量为8690立方米每秒,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1位;正阳关最高水位26.75米,列有实测资料以来第2位。淮南支流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淠河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淮北支流洪汝河、沙颍河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沂沭泗水系新沂河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经过各方努力,这次淮河洪水无一人伤亡,水库无一垮坝,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这位负责人说,下一步水利部将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统筹调度水工程,加快淮河洪水排泄,并指导督促地方强化堤防巡查防守,确保退水期堤防运行安全,进一步落实防御措施,准备迎战还有可能出现的大洪水。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泥石流、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专注公共安全知识的佰佰安全网下面将为您带来更多的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责任编辑:李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