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咱当妈的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受寒着凉,尤其是晚上睡觉最不省心,生怕孩子踢掉被子,感冒生病。
入冬后冷空气一波接着一波的节奏。
每年冬天,咱当妈的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受寒着凉,尤其是晚上睡觉最不省心,生怕孩子踢掉被子,感冒生病。
但,就有很多悲剧,是因为妈妈怕孩子着凉,猛给孩子盖被子,导致宝宝猝死,比如去年这个新闻:
据孩子的家人回忆,入睡前,孩子有些手脚发凉。老人把宝宝放在已经入睡的妈妈旁边,盖好被子。这样一来,孩子除了自己的衣服、包被,还和母亲一样盖上了厚重保暖的被子。可等早上醒来一看,孩子已经没有了声响。医生结合病情推断,应该是“蒙被综合征”致死。
其实不仅去年有发生,由于担心宝宝着凉,给宝宝穿盖过多所造成的悲剧每年都有发生。
2017年2月15日凌晨,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来自益阳四个月大的女孩朵朵,患上捂热综合征,由于病情过于危重,家长悲痛地签字放弃治疗。
2018年1月,桂林一名仅2个月大的婴儿因“蒙被”防寒窒息死亡。
2018年3月浙江一名42天的男婴不知是被被子还是大人的肢体压到了,从而发生了捂热综合征,等二天早上被亲人发现,早已没有呼吸心跳。
这样的新闻令人痛心扼腕,只要掌握一定的常识,婴儿捂热综合征完全可以避免。今年,趁着天气还没有特别冷,必须旧事重提,让妈妈们引以为戒,别让悲剧再发生在今年冬天了。
捂热综合征是什么?
捂热综合征也称蒙被缺氧综合征,高发于1周岁以下的婴儿,从医学角度来解释,它主要是家长给宝宝穿盖过多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
捂热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宝宝在捂热较长时间后,会出现高热或超高热(体温可达41℃~43℃),全身大汗淋漓,衣被湿透,脱水,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吃奶等情况。
捂热综合征危害大:据统计,婴儿捂热综合征的死亡率为17~30%,生存下来的病儿中,大约12%可能发生脑性瘫痪、智力落后和癫痫等严重后遗症。
捂热综合征的治疗方式:
一旦发现宝宝出现高热、大汗等捂热表现,家长应该首先去除捂热源,撤离高温的环境。
注意!!!
这种情况的发热绝对不可以用退热药,退热药会调节体温中枢,让宝宝发汗,增加散热,而此时处于缺水状态的宝宝是不能发汗的。
让宝宝尽快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迅速
给氧
是治疗的必须手段,可以改善机体缺氧症状和呼吸状态。
此外,患儿高热大汗后使体液大量丢失,会引起脱水和酸中毒,因此必须积极补充水分,纠正酸中毒,可采用静脉补液。
一旦宝宝出现捂热综合征,父母在去除捂热后应及时将宝宝送往医院救治。
如何预防婴儿捂热综合征:
穿衣盖被要合理
虽然冬季保暖很重要,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却不宜穿、盖得过多。
想给孩子穿得对,要懂得判断孩子冷热:很多人会通过摸孩子的手脚判断孩子冷热,但其实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摸宝宝的
颈后部
进行判断,摸着背心温热又不出汗,是最佳的状态。
穿衣建议
一岁以内的孩子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同等厚度的衣服)。
一岁以上的小朋友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样了,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衣。
尽量给孩子穿得宽松些,小孩子的手脚好活动,不建议给孩子穿打底裤这一类太过紧身的衣物。
确保婴儿睡眠安全
家长们千万要注意婴儿睡觉时勿盖过严过多,勿捂盖头部。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
第一,孩子的床除了垫子、被子,不要放太多其他的物品,避免这些物品对小孩的呼吸系统等安全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二,推荐家长跟孩子在同一个房间睡觉,但是不要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这样子既可以照顾到孩子,又可以避免父母入睡后不慎将被子捂住孩子的头部给孩子带来危险。
许多哺乳妈妈觉得与宝宝同床便于照顾宝宝,但其实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宝宝一哭,妈妈就给奶吃,有时宝宝含着乳头就睡着了。
宝宝含着乳头睡觉,乳房很容易堵住婴儿的口鼻, 影响其呼吸。
此外,母婴同床睡眠呼吸时,成人肺活量要比宝宝大很多,大量的氧气被大人夺去。
相反,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却被宝宝回收了,宝宝可能整夜处于供氧不足、二氧化碳弥留的小环境里,使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对发育极为不利。
保证室内通风
许多人会因为冬天寒冷,所以将门窗紧闭,但其实这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
有实验证明,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开空调两个小时后,室内菌群就是普通房间的两倍,空气质量也迅速下降。
佰佰安全网提醒,白天每3~4小时开一次窗为标准,每次15分钟左右是比较合适。特别是开了空调暖气的,一定要注意室内的定时通风。
宝妈们也可以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均衡。
责任编辑:慕丹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