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袋、电热毯、取暖器、暖宝宝……面对这么多种神器,是不是要犯选择困难症了?不管选了啥,使用前,都别忘看看安全提醒哦。因为冬天有一种伤害叫做“低温烫伤”。
一入寒冬,起床是不是都得使出“洪荒之力”?
北方的过冬神装老多了,毛衣、棉袄、大棉袄、羽绒服、秋裤,毛裤、棉裤、棉鞋...自由搭配、天下无敌!
南方人却靠着一件毛衣、一条秋裤,打遍各种寒潮无敌手。南方人听说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北方人听说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
其实,南方人除了一身正气,还有取暖“神器”!
热水袋、电热毯、取暖器、暖宝宝……面对这么多种神器,是不是要犯选择困难症了?不管选了啥,使用前,都别忘看看安全提醒哦。因为冬天有一种伤害叫做“低温烫伤”。
来看一些触目惊心的实例吧
天气寒冷,陆小姐入睡时一般都会放个热水袋取暖,第二天醒来,发现小腿处有一处红肿并起了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一块硬币大小的伤口,由于感染,烫伤后近一个月也没有恢复。
正常来说,热水袋不会太烫,但由于睡得比较沉,热度慢慢的渗入了皮肤,引起了水泡。再加上水泡破裂后引起的感染,医生预计至少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痊愈。
为保持衣着美观,李女士靠在贴身衣服内侧贴多片暖宝宝取暖,最近却发现腹部和背部出现了红肿和水泡,又痒又疼。
一般来说,人的正常体温是37℃,冬天因天冷皮肤温度为35-36℃,而暖宝宝发热温度一般为45℃,有些可超过50℃,这种红肿和水泡就是由暖宝宝造成的低温烫伤。
在上班时,李先生总在身前放着一个烤火炉暖脚,久而久之,他的膝盖以下部分呈现出了一长条红色印斑,奇痒无比。
医生说,这是由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腿前部的红斑部分主要是离火源近,在一个方向长期被炙烤所致,属于低温烫伤。
唉呀妈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年轻女性:医师介绍,“每年冬季都是医院烫伤门诊高发期。就诊病人中,被‘暖宝宝’烫伤的年轻女性最多。”秋冬季节,暖宝宝、电热毯、取暖器和热水袋等使用不当,都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糖尿病患者:由于部分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病变,对温度缺乏敏感,很容易被烫伤。而糖尿病患者有往往存在局部微循环障碍,动脉血供应不足,皮肤一旦因烫伤发生损伤和感染,伤口难以愈合。
婴幼儿患者:幼童的抵抗力不如成人,冬季预防常规烫伤和低温烫伤,家长不能掉以轻心。婴幼儿被烫伤后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更大伤害。
被低温烫伤的人,一般是晚上睡觉不易苏醒的人和感觉迟钝的人,以致发生烫伤还不自觉,不少烫伤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被发现。一些患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长期卧床的老人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低温烫伤必须预防大于治疗,只有有效预防低温烫伤,才能降低低温烫伤风险。使用以下取暖设备应该注意:
电热毯——通电时间不要太长,上床入睡时应关掉电源,如果是低压调温电热毯,可在温度合适时调到保温档。
电暖炉——取暖器要离身体至少1米,否则近距离烘烤也能致低温烫伤。
贴式暖宝宝——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而应隔着衣服贴,以免烫伤;不能在被窝里、电热毯上和取暖器前使用。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使用,温度升高,有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暖手宝/暖水袋——通电时,不得将电暖手宝抱在怀中,严禁摔打、坐压、锐器划刺暖手宝,以免造成漏液;使用时可在外面加个布袋,起到隔热作用。
最后,请大家一定要购买正规有保障的取暖产品,从根源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轻松心态看安全阅读身边大小事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