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如何引导学生的攀比心理

和人攀比的原因往往来自某种东西缺失而想以此得到补偿和满足,如果找到了比和别人攀比更加能带来快乐的事情,那么就不会去选择攀比了。那么造成学生攀比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呢?

造成学生攀比心理的原因

家庭教育方式欠妥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溺爱之下,任性、刁蛮、懒惰、贪图享受,而家长总怕孩子受什么委屈,心想:日子越过越红火,手里又不是拿不出,何必苦了孩子呢?于是孩子不开口则已,一旦开口,要“星星”绝不给“月亮”,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时家长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可还是咬咬牙答应了。这种放纵孩子的行为,促成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孩子自我剖析不够

年龄太小,认知能力差,很多孩子不能分辨是与非,不能明晰美与丑,只知道同伴有的自己不能没有,而且还要比别人的好。他们不知道这是一种攀比心理,还津津乐道自己追求的是时尚与完美。

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

大人们纸醉金迷,放任自我,泡吧,泡美人帅哥,出入不正当场所,一掷千金;有的家长为官不廉不洁,贪欲之心天地痛恶,这无疑是在告诉孩子,金钱万能,有钱就是好。孩子的心灵能不受污染吗?

孩子的虚荣心作祟

别看他们年纪小,可懂得在同伴面前摆阔:我的生活用品比你的好,我的学习比你强,我比你会玩,我比你时尚,我比你消费的多,我比你“抢眼” ……虚荣心作祟下的孩子,仿佛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攀比中才觉得自己更有实力,能征服别人。

来自伙伴间的无形压力

伙伴们在自己眼前炫耀时得意的情形让他们受不了:你比我强,我就是不服,我就要与你拼个高低。这种孩子最危险,因为他们一旦比不过别人,就会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躁动和不安就会促使他们滑到理智的底谷:堕落、吸毒、上网、酗酒、打架,自认潇洒、不羁,这样的孩子,离犯罪还远吗?

学生攀比现象的表现形式

一是比吃喝

这次你吃麦当劳,下次我就吃肯得鸡,你吃一次,我就吃两次。你喝一元的矿泉水,我就喝三元的冰红茶。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家长给的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一个星期全部花光。远远超出一个中学生和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于是向同学到处借钱。但借钱毕竟是要还的,久而久之就发展为偷,成为一个品德败坏的学生。这种现象在同学之中是有发生,最后还得有老师来处理,家长来买单。有害自己,有害家庭。

二是比穿戴

当今的中学生从头到脚可谓是被名牌全副武装,穿“李宁”,我就要穿“耐克”,弄了一身“华伦天奴”,我就弄身“船王”。其实这样的名牌与我们中学生的身份和年龄很不相符,名牌在身很容易招来别人的嫉妒,中学生身体长得快,今年的衣服明年就不能穿了,浪费极大。

在一个班级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名家境不太好的同学,母亲在工厂里当后勤工人,父亲在外地打工,但突然她却穿着一身的名牌服装。问其原因她承认是虚荣心在作怪。这名女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她也觉得那些衣服太昂贵了。但她觉得如果不跟上名牌的潮流就太落伍了,但是当她一身名牌出现在同学们中间的时候,她自己倒觉得很不自在。

三是比时髦

很多中学生都有手机,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新潮,一个比一个高档。据我的了解很多学生并非完全看中手机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因为拥有手机是一种时尚。不是用来打电话,更多的是用来做mp3和mp4,更为严重的是用作考试作弊的工具。还有将头发染成花的,自以为时髦。

四是比排场

主要是比过生日的排场,张三同学过生日花了三百元,请了一桌,七八个同学吃了一顿;李四同学过生日就请两桌,大吃大喝后还要请同学唱卡拉OK;王五同学过生日时,就更不得了了,反正谁也不愿输给谁。其实生日不是庆祝自己,应该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特别要感谢自己的母亲在这一天将你带到这个世界。

五是比玩乐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不少人总是把玩字放在第一位。比着上网吧,比着去蹦迪,比着上歌厅。还有,比外出旅游,你到武当山,我就到张家界,你到张家界,我就到九寨沟,你到九寨沟,我就到新马泰,反正一定要比个赢。最后不堪负重的是自己的父母。

学生有攀比心理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生活攀比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从而使的学生的日常消费有了较大的差别。一些家里贫穷的学生追求富家孩子的穿着打扮,攀比使得在家中务农的父母不堪重负。来自农村的同学都知道,大多数的农民仍然依靠种地和外出打工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一年四季忙于种地打工的父母往往是一分一角地将钱积攒下来供我们读书。我们挥霍的不是纸币,而是父母的生命。盲目的攀比使中学生丢掉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大的孝道。来自农村的中学生很容易走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着力于通过努力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另一部分则开始追求物质上奢华的享受,经常逃课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什么远大抱负、崇高理想就会被抛在脑后,变得麻木。最后必然是不学无术、走上歧途、违法犯罪、危害社会、危害家庭。

衣着攀比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中学阶段刚好是一个人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有一些衣服,如紧身衣,牛仔裤……过紧的束缚身体,从而影响了身体的正常发育。另外,不符合中学生的穿着也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意外伤害,说不定就会有不良分子看到你的这身昂贵的或充满诱惑力的装束而起了歹心,不仅我们的人身受到威胁,也可能给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那么,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衣着形象呢?首先是要注意衣着美。中学生的衣着美,应该表现为整洁、得体、协调和宽松。提倡穿校服,以充分体现人人平等。除了穿校服外,无论穿什么衣服,都要经济实惠,量力而行,不要给家里带来过分的经济负担。大家都看过不少香港、台湾、新加坡和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里面的中学生从早到晚,一年四季都是一身校服,活泼大方,非常可爱。电视剧《李小龙》就是如此。我们看电视剧不能只是追求故事情节,更多的应该是受到教育。

盲目攀比影响健康、荒废学业

校园攀比之风有害身心健康,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将心思花在攀比上造成学业荒废。比如说,送贺礼、办生日宴会容易滋生攀比心理,养成大吃大喝、吸烟酗酒的恶习。再如,有的学生吃罢生日宴后找乐,要么聚众赌博,要么去歌厅,过早涉足成人的领域,染上社会不良习气,很容易误入歧途。有的同学将头发染成花的,以为时髦,其实染发剂都含有致癌的成分,长期染发容易得皮肤癌。有的同学上课无心听课,总是在那里摆弄小梳子和小镜子,将学业忘得一干二净。

如何引导学生的攀比心理

1.努力净化既有社会环境,以文明校园建设消除攀比心理

要想真正实现中学生攀比心理的消除,必须从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净化开始。一方面加强社会消费心理与消费观念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不良消费心理的危害性,在全社会形成文明消费、理性消费的消费风气与趋向。以大环境的优化消除中学生的攀比心理,从而引导其科学理性消费,自觉规范消费行为。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环境的净化,通过开展健康积极的校园活动,尤其是开展消费方面的知识讲座、消费案例的真实模拟等,让中学生认识到攀比心理的危害,从而自觉与攀比心理作斗争。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对中学生攀比心理的关注

我国大部分中学校园对学生攀比心理的忽视、消费心理教育的缺失助长了中学生的攀比心理。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注意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引导作用,鼓励教师通过鲜活的教学案例增强学生对攀比心理危害性的认识,使其在教师的引导启示下做出正确的消费判断。另一方面要开设心理教育专项课程,对以攀比心理为代表的一系列错误心理进行教育引导,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家长以身作则进行榜样示范,最大限度发挥家庭引导作用

家庭与家长对中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最为深远。通过家长的榜样示范,孩子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自觉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自觉规避不良的消费趋向与消费行为。此外,家长要承担起孩子成长成才的陪伴职责,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与应酬中抽出时间回归家庭,给予孩子最基本的呵护与关怀。通过家庭角色的重新建构,真正发挥自己的教育指导作用,引导孩子自觉同错误的攀比心理作斗争。

要是在上学的时候有攀比的心理,会严重影响学业的,有攀比心理的学生就整天会和比人比这比那,就不会有心情学习了,所以要及时的引导孩子走出攀比的世界,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想了解更多的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请到

佰佰安全网


责任编辑: 何显抢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为您推荐